[发明专利]一种医学检验实验室用开管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27534.6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0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朋;邓涛;王国青;朱修篁;张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7/00 | 分类号: | B01L7/00;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学 检验 实验室 用开管 器械 | ||
一种医学检验实验室用开管器械,其包括PCR管部分及开管部分;其特征在于,PCR管部分设置PCR管孔;在PCR管孔上方对应PCR管开管突出部分设置容纳突出部分的缺口;开管部分包括一开管结构及设置开管结构的纵向深槽;开管结构包括设置在缺口下方设置一开启突;开启突后连接一竖直向下垂直板;垂直板后端连接一向上倾斜的斜向板;斜向板后端连接一手压板;在斜向板中间还设置可使斜向板转动的支撑结构;另在还在手压板上设置一竖直按压杆;按压杆从纵向深槽上部伸出,实现在上方对PCR管的开启。另设置防管滑出结构,还可设置多管结构,可以依次实现对多PCR管的开启;本器械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实验室中的开管操作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或生物学检验科室用辅助器械,特别是针对PCR管的一种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医学检验实验室用开管器械。
背景技术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因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还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所遗留的毛发、皮肤或血液,只要能分离出一丁点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进行比对。这也是“微量证据”的威力之所在。由1983年美国Mullis首先提出设想,1985年由其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即简易DNA扩增法,意味着PCR技术的真正诞生。到如今2013年,PCR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1973年,台湾科学家钱嘉韵,发现了稳定的Taq DNA聚合酶,为PCR技术发展也做出了基础性贡献。
目前生物或医学实验室经常利用PCR对遗传物质进行验证,尤其在生物及医学检验相关机构,PCR应用非常频繁,目前国内的相关机构多为人工开启PCR管,针对一些PCR数量多的机构,工作人员需要频繁的开启PCR管,目前进行PCR的管多为200μL的小管,开启时需要操作者非常仔细的开启,且因开启突出较小,用力较大,因此频繁开启还会造成手部的疲劳;或者有的操作人员利用桌角等进行开启,这样就容易造成一定的污染,且容易导致内部液体晃动溅出等问题,目前没有很好的器械解决PCR管的开管问题。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操作简单方便的器械。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PCR开管方式易引起操作者疲劳或操作过程易造成液体污染或外溅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医学检验实验室用开管器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PCR开管方式易引起操作者疲劳或操作过程易造成液体污染或外溅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学检验实验室用开管器械。
一种医学检验实验室用开管器械,其包括PCR管部分及开管部分;其特征在于,PCR管部分设置PCR管孔;在PCR管孔上方对应PCR管管帽突出部分设置容纳突出部分的缺口;开管部分包括一开管结构及设置开管结构的纵向深槽;开管结构包括设置在缺口内且设置在PCR管管帽突出部分下方的开启突;开启突后连接一竖直向下垂直板;垂直板后端连接一向上倾斜的斜向板;斜向板后端连接一手压板;在斜向板中间还设置可使斜向板转动的支撑结构。使用时通过向下按压手压板,带动斜向板转动,进而带动垂直板向上移动,带动开启突上移,达到开启PCR管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缺口由两个从PCR管部分上突起且与PCR管管帽突出部分外沿形状吻合的突起板围成。此种设置因为形状的吻合性保证开启时的各位置准确,防止开启时的移位。
进一步,所述开启突为与缺口形状一致但略小于缺口的开启突。此种设置也主要防止开启过程中的方向偏移。
进一步,纵向深槽未完全贯穿开管部分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7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