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确度的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7410.8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燕;李少昆;王克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17/00 | 分类号: | G01F17/00;G01F22/00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2 | 代理人: | 李靖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小刻度 筒壁 测量装置 轴向方向 筒体 底座 工作效率高 生产成本低 一端开口 杯状体 上移动 中空的 组数 相等 标示 测量 透明 | ||
1.一种高精确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筒体(1),所述筒体(1)包括底座(12)和透明中空的筒壁(11),所述筒壁(1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2)固定连接构成一端开口的杯状体,所述筒壁(11)的外表面沿轴向方向设有一组母刻度(21)和N组子刻度(22),每组刻度均匀的设置多个用来标示体积的刻度,所述子刻度(22)与母刻度(21)的最小刻度相等,子刻度(22)能够将所述母刻度(21)的最小刻度均分为(N+1)等份,即子刻度(22)相对母刻度(21)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了【A/(N+1)*最小刻度】的距离,其中,所述A表示第A组子刻度(22),N表示总的子刻度(22)组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确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刻度(22)的组数N为3~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精确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设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支撑环(3)和防护套(4),
所述保护装置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筒壁(11)上部的外壁上设有片状的支撑环(3),所述底座(12)上设有防护套(4),所述支撑环(3)和防护套(4)至少有一个为多边形且支撑环(3)的尺寸小于防护套(4)的尺寸,所述筒体(1)中心线到支撑环(3)任一边的距离大于支撑环(3)到筒体(1)口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精确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刻度(21)的零刻度线位于筒体的中下部,所述筒体(1)的口径与高度的比值小于1/5。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精确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防水装置(5)、取放样装置(7)和固定装置(6),
所述防水装置(5)为一端开口的软体筒状体,其另一端呈半球状,所述开口处设有圆环凸起(51),且所述防水装置(5)的口径小于筒体(1)内径,所述防水装置(5)的长度大于筒体(1)的筒体高度;
所述取放样装置(7)主要包括袋体(71)、铅块室(72)和拉绳装置(73),所述袋体(71)为有一个开口的网状体,所述袋体(71)的开口端设有拉绳装置(73),与开口相对的一端设有铅块室(72),所述拉绳装置(73)包括至少一个拉绳A(731)、3个拉绳B(732)和1个拉绳C(733),所述拉绳A(731)设置在袋体(71)的开口处,所述拉绳B(732)的一端与拉绳A(731)铰接,另一端均与拉绳C(733)的一端连接,拉绳C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拉绳C(733)的自由端设有拉环(734);
所述固定装置(6)包含至少2个能够相互嵌套的圆环(61),且所述直径较大的圆环(61)刚好能够嵌套于筒体(1)内部,所述圆环(61)的外侧上部设有至少2个支脚(6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精确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防水装置(5)、取放样装置(7)和固定装置(6),
所述防水装置(5)为一端开口的软体筒状体,其另一端呈半球状,所述开口处设有圆环凸起(51),且所述防水装置(5)的口径小于筒体(1)内径,所述防水装置(5)的长度大于筒体(1)的筒体高度;
所述取放样装置(7)主要包括袋体(71)、铅块室(72)和拉绳装置(73),所述袋体(71)为有一个开口的网状体,所述袋体(71)的开口端设有拉绳装置(73),与开口相对的一端设有铅块室(72),所述拉绳装置(73)包括至少一个拉绳A(731)、3个拉绳B(732)和1个拉绳C(733),所述拉绳A(731)设置在袋体(71)的开口处,所述拉绳B(732)的一端与拉绳A(731)铰接,另一端均与拉绳C(733)的一端连接,拉绳C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拉绳C(733)的自由端设有拉环(734);
所述固定装置(6)包含至少2个能够相互嵌套的圆环(61),且所述直径大的圆环(61)能够嵌套于筒体(1)内部,所述圆环(61)的外侧设有至少2个支脚(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石河子大学,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741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