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频流数据的安全帽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7036.1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0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贤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倍特威视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46;G06K9/62;G06N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创品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9 | 代理人: | 余丽霞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帽 视频流数据 安全帽颜色 施工区 匹配 佩戴 安全监管 人体目标 头部定位 活动目标检测 自动识别检测 信息化水平 传统模式 活动目标 轮廓比对 轮廓匹配 施工区域 施工现场 颜色匹配 识别率 智能化 巡视 督导 替代 监管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视频流数据的安全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视频流数据获取;活动目标提取;人体目标匹配;头部定位;安全帽颜色匹配;安全帽规定颜色匹配;安全帽轮廓匹配。本发明采用基于视频流数据的安全帽识别方法,突破了单一的检测手段,结合了活动目标检测、人体目标匹配、头部定位、安全帽颜色及轮廓比对技术,大大提高了安全帽的识别率,利用本发明涉及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安全帽佩戴状况的自动识别检测,防止未佩戴安全帽或者佩戴安全帽颜色错误的人员进入施工区域,替代人工巡视督导的传统模式,节省人力,并辅助各级施工区安全监管单位进行施工区智能化监管,提高施工区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视频智能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视频流数据的安全帽识别方法,是一种用于各类工作现场人员的安全帽防护措施的保障和检测、识别预警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主要的检测目标手段,有以下几类:
一是基于知识的安全帽检测方法,如模板匹配、人脸特征、形状与边缘、纹理特性、颜色特征。基于HOG(梯度直方图)特征的应用就是一种经典的模式。
二是基于统计的安全帽检测方法,如主成分分析与安全帽特征、神经网络方法、支持向量机、隐马尔可夫模型、Adaboost算法等。类HAAR分类器作为机器视觉的基本算法,也被工业界广泛的采用。所谓分类器,在这里就是指对安全帽和非安全帽进行分类的算法,在机器学习领域,很多算法都是对事物进行分类、聚类的过程。OpenCV中的ML机器学习模块提供了很多分类、聚类的算法,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大量使用。
三是基于射频标签等传感器的方法,识别是否佩戴了安全帽。《一种安全帽、安全帽佩戴状态监控方法及系统》,它对于最关注的人本身的安全保障并不够,而且使用中安全帽因为遗失,损坏,更换等因素,造成使用和维护这套系统的代价较高,缺少市场应用的成本优势。
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针对安全帽的识别方法,局限在特定测试集下表现尚可,但对于实际广泛使用的场景下,会出现不适应,表现为无法检测,或将类似颜色背景视为安全帽的误检测情况。
使用静态分类检测器方法,以《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实时检测方法》,它使用的viola-Jones检测器,在现场使用中由于误识别人,会导致基于此对象判断的结果出现误判。
使用动态视频流检测活动的人目标,再进行安全帽识别的方法,例如《施工现场安全帽佩戴情况监控方法》,比较静态分类检测器方法,增加了活动目标,降低了静态类似目标的干扰。有利提升检测目标人判断的准确率,但对于安全帽的多种场景下的适应,还不够。而且在真实的部署中,RGB颜色空间表示,对于光照亮度的变化极度敏感,并不能通过相对稳定的阈值反映出安全帽的颜色。由于其值阈变化范围不确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场景都要单独调试,造成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增加。难以在市场中进行批量应用。
分析现有的安全帽识别方法,基本上从状态传感器、射频标签、静态图片安全帽特征识别、动态视频安全帽识别加以分类。主要的技术问题,是使用中实际场景的普遍的适用性不足,导致使用成本、实施和维护成本高,难以转化为产品提供给用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基于视频流数据的安全帽识别方法,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安全帽佩戴状况的自动识别检测,防止未佩戴安全帽或者佩戴安全帽颜色错误的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基于视频流数据的安全帽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视频流数据获取
在施工现场中作业人员的活动区域设置摄像头,获取摄像机视频流,并对视频流数据进行逐帧解码,转化为Lab空间表示,使其转换为相应的彩色图像;
步骤二、活动目标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倍特威视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倍特威视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7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