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力供暖设备余热的再次利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25358.2 | 申请日: | 2018-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任坤;张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琼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H02J7/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供暖设备 蓄电池组 半导体块 余热 充电 塞贝克效应 组蓄电池 冷液 盘管 热力 热量回收利用 供电 充电完成 节能环保 热量转换 温差电流 循环水泵 再次利用 转动转盘 转动装置 导热板 隔离箱 冷却水 上循环 水箱 串接 回收 流动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力供暖设备余热的再次利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塞贝克效应,供暖设备热端的热量通过导热板将热量导入第一半导体块上,配合隔离箱的冷液箱内的第二半导体块,冷液箱内注入冷却水;形成温差电流;S2:第一、第二半导体块和蓄电池组串接,给蓄电池组供电充电;S3:蓄电池组设置在转动装置上,在一组蓄电池组充电完成后转动转盘,将其他组蓄电池组继续进行充电;S4:供暖设备上设置的盘管,利用循环水泵将水箱内的水在盘管上循环流动,将供暖设备上的热量回收利用。本发明利用塞贝克效应,可以给蓄电池组供电充电,将热量转换成电能,节能环保,充分利用供暖设备的本身余热的回收,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力供暖设备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力供暖设备余热的再次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供暖设备是向一定的空间加热量的办法,可以直接把产生热量的火炉装在其中;也可以抽出其中的空气,加热后再送回;也可以在其中装置保持在较高温度的物体,向所在空间放热。这种温度较高的物体称为供暖放热器。为使供暖放热器持续放热,可用经过预热的流体连续地在放热器里流过。这种流体通常是蒸汽或热水,称为载热媒质或热媒。热媒被设在该空间以外的产热、集热或换热设备(热源)加热后,用供暖管道分配到各个供暖放热器。热媒把所携带的一部分热量传给放热器后,通过回流管道流回热源,重新加热。热媒循环流转,就可不断地把热转送到受暖空间。
供暖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本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现缺少一种对设备自身热量回收利用的装置和方法,导致余热直接流入空气,造成能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力供暖设备余热的再次利用方法,可以给蓄电池组供电充电,将热量转换成电能,节能环保,将供暖设备上的热量回收利用到水箱内的水内,充分利用供暖设备的本身余热的回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力供暖设备余热的再次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塞贝克效应,供暖设备热端的热量通过导热板将热量导入第一半导体块上,配合隔离箱的冷液箱内的第二半导体块,冷液箱内注入冷却水;形成温差电流;
S2:第一半导体块、第二半导体块和蓄电池组串接,可以给蓄电池组供电充电;
S3:蓄电池组设置在转动装置上,可以在一组蓄电池组充电完成后,转动转盘,将其他组蓄电池组继续进行充电;
S4:供暖设备上设置的盘管,利用循环水泵将水箱内的水在盘管上循环流动,将供暖设备上的热量回收利用。
所述的再次利用方法采用一种热力供暖设备余热的再次利用装置,所述的再次利用装置包括设备本体、水箱和隔离箱,所述水箱和隔离箱分别设置在设备本体两侧,所述设备本体底部以及水箱和隔离箱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两侧设有支腿,所述第一支撑板中间位置位于设备本体正下方安装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内安装有第一半导体块,所述支腿和所述支腿之间通过支撑架安装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顶部通过转盘环向安装有四组蓄电池组。
优选的,所述隔离箱外侧覆盖有隔热层,所述隔离箱内设有冷液箱,所述冷液箱底部安装有第二半导体块,所述冷液箱上设有冷液进口和第一电子温度计,所述冷液箱内侧壁设有和第一电子温度计电性连接的感应探头,所述水箱底部的出水口上连通有盘管,所述盘管上靠近循环出水口位置设有循环水泵,所述盘管盘卷在设备本体上,且顶部连通有水箱上的循环进水口。
优选的,所述水箱上还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第二电子温度计,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水箱顶部,所述出水口和第二电子温度计设置在水箱左侧,所述出水口上安装有闸阀,所述水箱内侧壁也安装和第二电子温度计电性连接的感应探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琼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琼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5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