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25167.6 | 申请日: | 2018-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9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邱孝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3/041;G06V40/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8 | 代理人: | 章小燕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北环大道9018***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指纹 操作 控制 方法 移动 终端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对柔性屏的触摸操作的特征;判断触摸操作的特征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采集用户执行触摸操作时的指纹;根据指纹判断是否执行预设操作。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用户在柔性屏上进行触摸操作时,并非获取用户的指纹后直接基于指纹判断是否执行预设操作,而是首先采集用户触摸操作的特征,基于用户触摸操作的特征预先进行一次判断,判断是否有必要基于指纹进行操作控制,可见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无需用户进行额外的动作,即可在基于指纹进行操作控制时添加一重判断机制,增加了指纹控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指纹技术日趋成熟,各种基于指纹的加密、解锁技术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由于指纹的易于仿造的特性,导致目前的指纹控制技术极不安全。例如可以从纸张、键盘和桌子表面上,甚至是一张手掌的图片上提取用户指纹信息,然后将指纹复制到一层乳胶表面,可以很轻松模拟真人的指纹,达到盗取个人指纹信息的目的。甚至犯罪分子可以趁用户睡觉时偷偷用用户手指解锁相关指纹加密,相关报道屡见不鲜。
单纯使用指纹进行加密、解锁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指纹极易被不法分子盗取,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增强指纹技术安全性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提升基于指纹对操作进行控制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包括:采集用户对柔性屏的触摸操作的特征;判断所述触摸操作的特征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采集所述用户执行所述触摸操作时的指纹;根据所述指纹判断是否执行预设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总线、柔性屏、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所述柔性屏用于接受用户的触摸操作;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触摸操作的特征;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用户执行所述触摸操作时的指纹;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判断所述触摸操作的特征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在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所述指纹判断是否执行预设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的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的步骤。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用户在柔性屏上进行触摸操作时,并非获取用户的指纹后直接基于指纹判断是否执行预设操作,而是首先采集用户触摸操作的特征,基于用户触摸操作的特征预先进行一次判断,判断是否有必要基于指纹进行操作控制,可见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无需用户进行额外的动作,即可在基于指纹进行操作控制时添加一重判断机制,增加了指纹控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基于指纹的操作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51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交互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