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4534.0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7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丞俊如;付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阳洞庭旺旺生态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G22/22 |
代理公司: | 长沙德恒三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9 | 代理人: | 丁茂林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龙虾 稻田养殖 镂空 竹笼 装入 稻田 管理方便 环境友好 生长状况 扬花期 稻花 底泥 饲喂 虾肉 藻类 土质 鱼塘 耕作 水稻 饲养 生长 养殖 引入 优化 基层 | ||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利用耕作间隙之间的稻田作为养殖区间,并针对小龙虾的不同生长状况合理对稻田结构进行优化并装入镂空竹笼,并在镂空竹笼内装入鱼塘底泥作为基层土质培养藻类,再将小龙虾引入并进行正常饲喂即可,本方法下的小龙虾生长速度快,在水稻扬花期会通过吞食稻花来提高虾肉品质,且管理方便、饲养成本低、占地少,对环境友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中的小龙虾养殖技术,具体为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又称龙虾、大龙虾、大红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克纲十足目龙虾科,原产于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其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较高,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滋补食品,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已普遍进入饭店、宾馆、超级市场和家庭餐桌。
淡水龙虾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沟及稻田等水域,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及各种水草均是适口饵料,且其本身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食杂适应性强的特点,因而特别适合人工商品性养殖。我国食用淡水小龙虾的历史始于20世纪60年代,近些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各种养殖方式也相继出现如小水泥池、池塘、水田、大棚控温养殖,这些养殖方式虽然提高了淡水小龙虾的产量,但是由于多是人工调配的水体,且在水体调配方面存在过多使用药剂的情况,导致淡水龙虾含有抗生素、激素等药品,重金属超标,甚至寄生虫和致病菌超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另外,在虾塘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在高密度条件下,容易使得虾只因为相互打斗而产生伤亡,影响龙虾体型和产量且浪费水资源,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当年水稻收割后,在稻田内距田埂1~2m处开挖隔离沟,控制隔离沟沟宽80~120cm,沟深50~80cm,并在隔离沟内侧垒土埂,同时,在隔离沟挖井字形沟,沟深20~30cm、沟宽30~40cm,相邻的平行沟之间的沟间距为120~150cm。
2)将挖好的稻田中的水排空,然后在稻田的井字形沟中放置与沟尺寸一致的镂空竹笼,然后在镂空竹笼内以鱼塘底泥作为基料填充,填充前对鱼塘底泥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均匀拌入菌剂以及缓释营养物,再填入镂空竹笼中,其填入深度为镂空竹笼厚度的2/3,然后引水回灌稻田,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20~30cm,然后利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消毒完成后调节稻田内的溶氧量以及pH值。
3)在经过步骤1)、步骤2)处理后的稻田内在所述镂空竹笼层中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以及狐尾藻,使其在镂空竹笼的覆盖率达到70%~80%,然后按照每亩20~30kg的标准投放螺蛳。
4)在稻田水体中投放螺蛳的8~15天后投放未带病原菌、未经过药浴的小龙虾幼苗作为种虾,每亩放养种虾量为200~300尾。
5)前三周饲喂时,每日向稻田内投放全价小龙虾饲料,饲料分三次投喂,早上9~10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4%;下午3~4点的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5~7%;晚上的21~22点的投喂量为龙虾体重的2~4%;过了前三周后保持稻田水量,投饵时,每天早晨7~9点及下午6~7点定时投入饵料,每次投饵量为龙虾体重的2~3%。
6)在步骤5)的养殖过程中,每2~3天用抽水机抽换20~30%的新鲜水,且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内,每天往稻田中抽换10~20%新鲜水,在换水期间控制溶氧量以及pH值即可,在水稻扬花期结束后一个星期内即可进行虾只捕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阳洞庭旺旺生态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岳阳洞庭旺旺生态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4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引江水入池的河蟹暂养育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油蟹的筛选养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