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向寻车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4265.8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7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艺;蔡磊;梅辉扬;文家强;朱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孙方旭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寻车 引导路径 二维码扫描器 后台服务器 寻车装置 停车场 存储位置关联 手持移动终端 大型停车场 扫描器位置 数据库系统 停车场车位 车辆停放 车主车辆 定位功能 均匀固定 引导系统 硬件成本 二维码 分布图 调用 搜索 视线 停车 资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向寻车装置及方法,若干二维码扫描器均匀固定在停车场内各区域,后台服务器用于存储位置关联信息以及引导寻车,包含停车场车位分布图、寻车引导路径模块、以车辆停放信息为主键的数据库系统;手持移动终端用于生成带有车主车辆信息的二维码,在寻车时调用寻车引导路径模块,结合自身定位功能生成引导路径。本发明成本较低,硬件成本主要集中于后台服务器以及二维码扫描器。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停车场停车需求,定位的扫描器位置视线范围可搜索到车辆。同时操作简便,本发明适用于资金投入较少但又需要有一定寻车引导系统的大型停车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停车场系统反向寻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向寻车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提供公共服务的地区(例如医院、商场等)的停车场都趋于大型化、多层化,使得车主停车结束返回时不易找寻到停车位置。目前针对反向寻车的研究并不少见,不同的系统或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细分市场。
申请号为CN201510364086.0的发明专利提出了的一种利用移动摄像小车对车位车牌识别的装置,可以用于反向寻车领域。通过储存有自身位置信息的移动摄像小车对区域内车位停放车辆号牌进行识别,由于车主在进停车场时,停车场系统已录入其身份信息,从而可实现车位位置信息与车主的关联。寻车时,车主通过移动导航技术可获取引导路径。该方法智能化程度较高,可用于室内与室外,但实现成本较高。
申请号为201310431360.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模糊识别技术的地下空间反向寻车系统和方法,利用装在车位旁的车辆RFID阅读器对车主信息进行识别,进而将车位位置信息与车主进行关联。该方法精确度高,也可适用于室内与室外,但投入成本较大。
申请号为201310484697.X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一种智能停车场反向寻车方法,车主在停车时利用个人移动终端对每个停车位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个人移动终端下载XML文件并记录车主在该停车场的停车位置。当车主返回取车时,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扫描停车场任何一个区域的二维码,即可获得扫描二维码的地点到车主停车位的路线。该方法虽然成本较低,但车主操作复杂,且精度较低,一般适用于室内。
申请号为201310274849.3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定位技术实现反向寻车停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由数个无线终端、无线信号采集单元和中央定位控制模块组成,通过接收无线信号采集单元传送来的车辆的无线终端信息,形成该车辆在停车场内的运行轨迹并判断出停车位置,实现反向寻车。该方法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但投入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向寻车装置及方法,成本较低、精度能够满足要求并且操作简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反向寻车装置,主要包括若干二维码扫描器、后台服务器以及手持移动终端,若干二维码扫描器均匀固定在停车场内各区域,每个二维码扫描器均具有各自的地理位置属性信息,并借助通讯线路与后台服务器联接;后台服务器用于存储位置关联信息以及引导寻车,包含停车场车位分布图、寻车引导路径模块、以车辆停放信息为主键的数据库系统;手持移动终端具有联网功能,手持移动终端用于生成带有车主车辆信息的二维码,在寻车时调用寻车引导路径模块,结合自身定位功能生成引导路径;无线传输网络覆盖了停车场区域,建立二维码扫描器和后台服务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渠道,允许手持移动终端发送请求信息给后台服务器并接收后台服务器回复的寻车路径信息,并实现车位占用动态信息传递的功能。
按上述技术方案,寻车引导路径模块根据车辆位置信息与车主手持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得到寻车路径。
按上述技术方案,手持移动终端为车主移动电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4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