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紧身衣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9381.0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13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邝文意;覃国秘;李耀军;钟志威;朱鹏惠;苏明珠;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04 | 分类号: | A41D1/04;A41D13/00;A61B8/06;A61B5/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状态数据 肌肉疲劳 紧身衣 颈部 腰部 智能 传感器模块 判断模块 提示模块 预设 紧身衣本体 保障用户 监测用户 提示信息 播放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紧身衣,包括紧身衣本体、传感器模块、判断模块、提示模块。传感器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静坐时颈部的状态数据、腰部的状态数据。判断模块用于判断颈部的状态数据、腰部的状态数据是否低于预设的肌肉疲劳状态阈值。提示模块用于当所述颈部的状态数据、和/或所述腰部的状态数据达到预设的肌肉疲劳状态阈值,则生成并播放肌肉疲劳的提示信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紧身衣的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紧身衣及其控制方法,能够监测用户在静坐状态下的肌肉疲劳程度,并作出相应的提醒,从而保障用户的身体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穿戴用品,尤其涉及到一种智能紧身衣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中,上班族一般都是坐在电脑前办公,而且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坐姿,俗称“久坐族”。久坐族的腰部、颈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无法休息,长久以往会因缺血缺氧导致肌肉僵硬。若没有及时进行调整改善,肌肉的长度会缩短,使得脊椎、腰椎结构发生变形,进一步导致血管堵塞、颈椎病、腰椎间盆突出等疾病的发生。
针对上述的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205267013 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监测肌肉疲劳预防运动损伤的服装,通过运动服内缝制的硅压阻式传感器检测人体肌肉压力变化、薄膜压片式传感器检测运动者步态的稳定性的方式,实现对用户运动过程中肌肉疲劳的监测,从而能够在损伤前发现疲劳并加以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运动者运动损伤。申请公布号为CN 105232040 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肌肉疲劳监测系统及方法,通过采集电路采集肌肉的肌电信号,电压比较电路判断所述肌电信号值是否大于预设肌肉疲劳阈值的方式,实现对用户肌肉疲劳程度的监测。
上述两种方法虽然能够监测用户的肌肉疲劳程度,但仍然存在缺陷,其缺陷在于:采用方法一检测肌肉疲劳的方式,仅限于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肌肉疲劳损伤,而没有针对静态过程产生的肌肉疲劳;方法二中,采集肌电信号的方法,需要在皮肤表面设置电极,而电极的设置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医学知识培训的人来说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紧身衣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设置传感器模块监测用户静坐时颈部状态和腰部状态的简单方式,实现用户在静坐状态下的肌肉疲劳程度的监测,从而保障用户的身体健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紧身衣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用户静坐时颈部的状态数据、腰部的状态数据;
S102:判断所述颈部的状态数据、腰部的状态数据是否低于预设的肌肉疲劳状态阈值;
S103:当所述颈部的状态数据、和/或所述腰部的状态数据达到预设的肌肉疲劳状态阈值,则生成并播放肌肉疲劳的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
接收静坐指令;
所述步骤S101具体为:根据所述静坐指令获取所述颈部的状态数据、腰部的状态数据。
优选的,所述颈部的状态数据为:颈部的血液流动速度;
所述腰部的状态数据为:腰部的血液流动速度;
所述预设的肌肉疲劳状态阈值为:肌肉疲劳时血液流动速度阈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S102具体为:判断所述颈部的血液流动速度、腰部的血液流动速度是否低于所述肌肉疲劳时血液流动速度阈值;
所述步骤S103具体为:当所述颈部的血液流动速度、和/或所述腰部的血液流动速度低于所述肌肉疲劳时血液流动速度阈值,则生成并播放肌肉疲劳的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颈部的状态数据为:颈部运动的频率;
所述腰部的状态数据为:腰部运动的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93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