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方热敷散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19188.7 | 申请日: | 2018-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7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月;韦勇;冯书影;申团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世纪药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14;A61K9/00;A61K47/02;A61P29/00;A61P1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敷 铁粉 制备 醋酸 活性炭 当归 使用不便 中药外敷 重量份数 侧柏叶 伸筋草 铁粉量 自发热 艾叶 炒制 陈皮 川芎 独活 干姜 木粉 目数 花椒 盐酸 红花 配方 中药 重复 | ||
1.一种复方热敷散,其特征在于,该复方热敷散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包括中药组分川芎0.1~3份,陈皮0.1~3份,独活0.1~3份,侧柏叶0.1~3份,红花0.1~2份,干姜0.1~2份,艾叶0.5~5份,花椒0.2-4份,当归2-5份和伸筋草0.5-6份;
还包括自发热组分铁粉40~90份,醋酸0.2~5份,盐酸0.2~5份,木粉5~30份,活性炭1-10份和水15-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热敷散,其特征在于:该复方热敷散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包括中药组分川芎0.1份,陈皮0.1份,独活0.1份,侧柏叶0.1份,红花0.1份,干姜0.1份,艾叶0.5份,花椒0.2份,当归2份和伸筋草0.5份;
还包括自发热组分铁粉40份,醋酸0.2份,盐酸0.2份,木粉5份,活性炭1份和水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热敷散,其特征在于,该复方热敷散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包括中药组分川芎3份,陈皮3份,独活3份,侧柏叶3份,红花2份,干姜2份,艾叶5份,花椒4份,当归5份和伸筋草6份;
还包括自发热组分铁粉90份,醋酸5份,盐酸5份,木粉30份,活性炭10份和水5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热敷散,其特征在于,该复方热敷散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包括中药组分川芎1.5份,陈皮1.5份,独活1.5份,侧柏叶1.5份,红花1份,干姜1份,艾叶2.7份,花椒2.1份,当归3.5份和伸筋草2.8份;
还包括自发热组分铁粉65份,醋酸2.6份,盐酸2.6份,木粉17.5份,活性炭5.5份和水32.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方热敷散,其特征在于,所述醋酸的浓度为30~60%,盐酸的浓度为5~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方热敷散,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粉为二次还原性铁粉、或生铁粉与二次还原性铁粉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方热敷散,其特征在于,所述生铁粉与二次还原性铁粉混合物中生铁粉的质量分数为1-20%,优选为5-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方热敷散,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热敷散的中药组分除采用川芎、陈皮、独活、侧柏叶、红花、干姜、艾叶、花椒、当归和伸筋草外,还可采用川芎、陈皮、独活、侧柏叶、红花、干姜、艾叶、花椒、当归和伸筋草的提取物。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方热敷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中药组分川芎、陈皮、独活、侧柏叶、红花、干姜、艾叶、花椒、当归和伸筋草中药材或提取物粉碎成20~65目粉末,充分混合后备用;将木粉粉碎至30~80目备用;
②触媒反应:称取适量铁粉,向铁粉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5~15分钟后,再加入醋酸,反应15分钟;
③ 将所述步骤②中得到的触媒与粉碎好的木粉混合,充分吸收;
④ 向所述步骤③中加入所述步骤①中混合好的中药材粉末,再充分混合;
⑤ 总混:向已经混合均匀的中药材粉末、触媒、木粉中加入剩余铁粉,加入适量水,并快速搅拌均匀;
⑥ 将所述步骤⑤中混合的药材粉末装入带孔的无纺布或透气膜袋中,贴上医用胶贴即可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方热敷散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②中铁粉为200目和100目铁粉按照1:1比例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世纪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世纪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918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延生颗粒配方
- 下一篇: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眩晕症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