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被观赏竹育苗设施及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9164.1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6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洁;童龙;李彬;耿养会;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9/28 | 分类号: | A01G9/28;A01G22/00;A01C1/00;A01G24/23;A01G24/20;A01G24/10;A01G2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欧 |
地址: | 404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观赏 育苗 设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被观赏竹育苗设施及育苗方法,包括育苗床和安装于育苗床上的分隔筛,育苗床的底部为蓄水槽,蓄水槽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溢流口,蓄水槽上一体成型有一面开口的围壁,溢流口两侧的围壁内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滑槽,导向滑槽之上的围壁上均匀设置有连通围壁内外侧的气孔一,分隔筛由与导向滑槽相吻合的底板和分隔板构成,底板上设有渗水孔。本发明能够防止地被观赏竹在育苗过程中出现根腐病和主根的盘绕,起苗方便,不会造成根系的损伤,也无须对根系进行人工修剪,减少了起苗工作量外,移栽后成活率高,且本发明的育苗装置可反复使用,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子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被观赏竹育苗设施及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开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的绿化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竹子形态挺拔秀美,文化历史悠久,其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为绿化造景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也是现代城市绿化优良的观赏植物,深受人们的青睐。竹子按地下茎分类有合轴丛生、单轴散生和复轴混生三种类型,可以为不同的气候,不同海拔地区提供适宜的竹种;按地上形状分类,可为分为大径竹、中径竹、小径竹和地被观赏竹等类型,能适应现代城市绿化造林的层次感要求,可替代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进行绿化。
地被观赏竹的杆径在0.5cm以下,高度大多在1m以下。常见的地被观赏竹有铺地竹、菲白竹、翠竹、菲黄竹、鹅毛竹、倭竹。地被观赏竹具有个体矮小、枝小叶茂、竹杆柔韧、生长繁殖快、病虫害少等特点,叶片颜色除绿色外还有黄白色,可以作为色块和地被植物造景,能在建筑物的边角余地、花坛、屋顶花园和盆景中大量应用。然而,现有的地被观赏竹的育苗装置培育的在培育地被观赏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窝根,且不便于起苗,起苗过程中容易损伤竹根,影响地被观赏竹的移植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被观赏竹育苗设施及育苗方法,使地被观赏竹根系健壮,生长旺盛,极大地缩短育苗周期,同时起苗方便,不会损伤根系,移栽成活率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地被观赏竹育苗设施,包括育苗床和安装于育苗床上的分隔筛,育苗床的底部为蓄水槽,蓄水槽其中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溢流口,蓄水槽上一体成型有一面开口的围壁,溢流口两侧的围壁内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滑槽,导向滑槽之上的围壁上均匀设置有连通围壁内外侧的气孔一,分隔筛由与导向滑槽相吻合的底板和分隔板构成,分隔筛通过底板与导向滑槽的配合作用可拆卸地安装于育苗床上,底板上设有渗水孔,分隔板为中空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的两内侧面上交错设置有凸起,凸起上设有气孔二,分隔板的宽度略窄于围壁开口的宽度,分隔板的顶端与围壁的顶端持平。
进一步,底板上还设有插孔,插孔内插设有能延伸至蓄水槽内的吸水管,吸水管一端设有外折沿,另一端为尺寸逐渐变小的渐变结构,吸水管内设有棉质的吸水芯线。
进一步,气孔一为从围壁内侧向外侧孔径由大到小的渐变孔,气孔二为从分隔板外侧向内侧孔径由大到小的渐变孔。
进一步,育苗床的长度为整数个分隔筛的宽度,分隔筛的深度为13~15cm。
进一步,导向滑槽所在围壁开口一端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锁定组件,锁定组件由J型锁止销和套设于J型锁止销上的转动连接件构成,J型锁止销与转动连接件为间隙配合,J型锁止销的弯折端朝向围壁开口的一端,转动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围壁上。
进一步,渗水孔的孔径为0.5~0.8cm,孔间距为3~8cm,气孔一和气孔二的孔间距均为4~6cm。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地被观赏竹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竹鞭的处理:于每年2~3月挖取2~4年生发育健壮、无病虫害的竹鞭,切成鞭长5~8cm的鞭段,每根鞭段保留节芽2~3个、根丝长4~6cm,然后放入装有冰块和湿毛巾的泡沫箱中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9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农用大棚加湿-除湿型盐水淡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当归根腐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