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文心兰杂交种子无菌播种的育苗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18706.3 申请日: 2018-03-16
公开(公告)号: CN108651280A 公开(公告)日: 2018-10-16
发明(设计)人: 罗远华;黄敏玲;钟淮钦;樊荣辉;叶秀仙;吴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代理人: 宋连梅
地址: 350000***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文心兰 育苗 原球茎分化 生根培养 无菌播种 杂交种子 预处理 杂交 环境适应能力 试管苗移栽 种子萌发率 快速育苗 育苗成本 育苗过程 育苗效率 种苗移栽 种子萌发 壮苗培养 试管苗 原球茎 驯化 根系 炼苗 种苗 蒴果 成活率 分化 成熟 环节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文心兰杂交种子无菌播种的育苗方法,选用成熟但未开裂的文心兰杂交蒴果,经预处理后,并通过种子萌发培养、原球茎分化培养、生根培养、试管苗移栽以达到快速育苗的目的。采用本发明育苗方法仅需5至7个月就能获得文心兰杂交种苗;育苗过程中不仅种子萌发率高、原球茎增殖率低、原球茎分化快,而且分化后无需进行壮苗培养即可进行后续的生根培养,简化了培养环节、极大地缩短了育苗时间、降低了育苗成本,进而提高了育苗效率;另外,经由本发明培养的试管苗健壮、根系发达,且通过驯化炼苗,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从而提高了种苗移栽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文心兰杂交种子无菌播种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文心兰(Oncidium spp.)为兰科文心兰属及与其近缘属间杂交种的总称,又称金蝶兰、舞女兰、瘤瓣兰等,原产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种和栽培文心兰,因其花型奇特、花色丰富、花期长,观赏价值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切花和盆花种类。随着国内兰花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心兰新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大陆文心兰栽培品种主要依靠引进,自育品种极少,滞后的品种严重影响了国内文心兰产业的持续发展。杂交育种是文心兰最主要的育种手段,但文心兰杂交易败育,杂交种子少且发育不完全等问题突出,同时文心兰杂交种子无菌播种育苗技术不健全,导致文心兰杂交育种进程缓慢。因此急需建立成熟稳定的文心兰杂交种子无菌播种的育苗技术,实现优质、高效地获得文心兰杂交后代种苗,成为从业人员的迫切需要。

2015年张莹等曾报道迷你芳香型文心兰自花授粉后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先诱导出原球茎,后经原球茎分化、壮苗、生根等环节,建立了自交种子无菌播种与快速繁殖技术[张莹,田敏,陈胜.文心兰无菌播种与快速繁殖[J].中国花卉园艺,2015,(10):43];2016年罗远华等曾报道以‘红狐狸’与‘百万金币’杂种胚为外植体,先诱导出原球茎,后经原球茎分化、生根等环节,建立了文心兰杂种胚培养技术[罗远华,黄敏玲,林兵,叶秀仙,钟淮钦.文心兰杂种胚培养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6,31(8):839-843]。

以上文献仅提供了文心兰自交种子、及杂种胚培养组织培养育苗技术,且存在着操作过程相对繁琐,培养时间较长,种子萌发率、原球茎分化率等不理想的问题,因而,文心兰杂交种子无菌播种的育苗技术仍需要完善。

由鉴于此,研究或优化,以期得到一种操作过程相对便捷、种子萌发率、原球茎分化率、生根率、移栽成活率均较为理想的文心兰杂交种子无菌播种的育苗方法,是从业人员所迫切希望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文心兰杂交种子无菌播种的育苗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文心兰杂交种子无菌播种的育苗方法,该育苗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操作步骤:

(1)种子的选择与消毒:采摘成熟但未开裂的文心兰杂交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酒精浸泡过的脱脂棉擦洗蒴果表面,然后用1~2g/L的HgCl2水溶液浸泡灭菌10~15min,接着取出用无菌水冲洗2~3次,再用无菌吸水纸擦干表面水分,之后在无菌器皿上切开蒴果,将蒴果内种子或含有种子的絮状物取出,备用;

(2)种子萌发培养:取步骤(1)获得的种子或含有种子的絮状物,并接种到种子萌发培养基中进行萌发培养,培养周期60~110d后获得原球茎;

(3)原球茎分化培养:将步骤(2)获得的原球茎转接到原球茎分化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培养周期50~60d后获得再生小苗;

(4)生根培养:将步骤(3)获得的再生小苗切割成单苗,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培养周期40~50d即获得株高5.0~8.0cm、根数2~8条的完整植株,且生根率10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8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