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包载不同极性药物的液晶凝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18500.0 | 申请日: | 2018-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36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罗亮;黄丽萍;孟凡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百纳礼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5/00;A61K47/24;A61K47/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包载 不同 极性 药物 液晶 凝胶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包载不同极性药物的液晶凝胶纳米粒,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物活性成分0.1‑0.5wt%、二油酸甘油酯1%‑3%、磷脂酰胆碱2%‑4%、双月桂酸磷脂酰甘油0.3%‑1%、HLB值为12‑18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05%‑0.5%、乙醇0.1%‑1%、余量为水。本发明液晶凝胶纳米粒对不同药物的包封率高,存储稳定性好,细胞毒性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包载不同极性药物的液晶凝胶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药品的活性剂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可以观测到活性剂的生物学活性,当在身体适当部分中的浓度低于药物活性剂的浓度下限时,这些药物活性剂就不会产生有益的效果;当在身体适当部分中的浓度高于药物活性剂的浓度上限时,药物活性剂的浓度再增加也不会产生进一步的益处。在一些情况下,将药物活性剂的浓度增加至特定水平之上会导致不益或危险的效应。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阿兹海默病、肿瘤、麻醉、止痛、消炎、内分泌等疾病的药物存在缓释效果不佳,药效差,需要多次用药等缺点,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较好稳定性的缓释剂,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释放速度,降低副反应,减少服药次数,提高病人顺应性。
脂质液晶纳米粒(Lipid liquid crystalline nanoparticles)是指一定浓度的两亲性脂质材料和表面活性剂分散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含双连续水通道和闭合脂质双分子层的蜂窝状或海绵状结构的纳米粒子。该体系是以立方晶格为结构单元,在立方晶格中有微小细孔通道(5~10nm),含有两条互不相通的双连续水道,其中一条水道与外部连续相通,而另一条水道则是封闭的,双连续水通道和闭合脂质双分子层在空间上三维延伸,有序堆叠,具有三维、循环排列和最小表面积特点的紧密结构。液晶纳米粒可用作药物的载体,在体内可以长效缓释各种极性药物,使药物在体内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达到提高其生物活性的目的。
为了将药物活性成分与液晶材料均匀形成纳米粒,一般需要加入乙醇使药物溶解后再制备纳米粒。为了保证液晶纳米粒对药物活性的缓释效果好,前期无突释现象,一般要求液晶纳米粒对药物活性成分的包封率高,并且还要求其粒径小,且分布窄,存储稳定。
由于不同药物的极性不同,为了解决有些药物在体系中溶解性差的问题,一般会采用加入大量溶剂的方法,另外现有技术中还会加入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以达到制备粒径小的纳米粒的目的,然而大量的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导致动物溶血现象或产生细胞毒性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目前现有技术研究最多的是以单油酸二油酸甘油酯(GMO)和植烷三醇(PT)等为液晶材料制备的液晶纳米粒系统。但一定浓度的不饱和单脂肪酸二油酸甘油酯也可导致动物体内溶血现象或产生细胞毒性。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包载不同极性药物的液晶凝胶纳米粒具有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包封率高、粒径小、储存稳定性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晶凝胶纳米粒,包含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药物活性成分0.1-0.5wt%、二油酸甘油酯1%-3%、磷脂酰胆碱2%-4%、双月桂酸磷脂酰甘油0.3%-1%、HLB值为12-18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05%-0.5%、乙醇0.1%-1%、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百纳礼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百纳礼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8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