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虾青素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18389.5 | 申请日: | 2018-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3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江新;杨剑;李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31/122;A61K47/34;A61K47/22;A61P17/16;A61P9/10;A61P35/00;A61P37/04;A61P27/02;A61P25/00;A61P3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王翀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虾青素 纳米微胶囊 超高压 微射流 制备 高压微射流 环境无污染 纳米均质机 丙酮溶液 高速搅拌 扩大生产 粒径均匀 纳米乳剂 纳米微球 旋转蒸发 有机溶剂 自动混合 包埋率 大型的 规模化 破碎仪 乳化剂 乳化液 有效地 沉积 缓释 两相 体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虾青素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将溶有虾青素和PLGA的丙酮溶液,加入含有乳化剂TPGS的水溶液中,混合高速搅拌,经破碎仪得到粗乳化液,使用高压微射流纳米均质机,通过超高压微射流形成具有O/W的纳米乳剂,经过旋转蒸发除去内相有机溶剂,PLGA和虾青素沉积经过干燥后形成纳米微球。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1)本发明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虾青素在体内缓释的效果;粒径均匀、包埋率高。(2)本发明在扩大生产的规模化中,可通过大型的两相自动混合的超高压微射流进行,成本低,且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藻产品再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虾青素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虾青素,属于酮式类胡萝卜素,即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为萜烯类不饱和化合物,具脂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苯等大部分有机溶。且虾青素长长的共轭不饱和双键结构非常不稳定,易受光、热、氧化物的破坏而失去活性,虾青素氧化后变为虾红素。
虾青素能保护皮肤免受光损伤;预防动脉硬化和相关疾病,抗癌活性,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维护眼睛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抗感染活性,由于虾青素上述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从而让其作为保健品、药品和饲料添加剂等在食物、医药、化妆品生产和养殖业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目前,全球虾青素产品主要有白奥斯丁、麦弗逊、纽崔可等国外大品牌,类型有片剂、固体软胶囊(即微胶囊化)和口服液等。
其中,微胶囊化是一种将固、液、气体等物质包埋在微小封闭胶囊内的方法。该方法不但能有效保护和隔离物质,减少氧化反应发生,钝化光敏性和热敏性,还能有效屏蔽芯材的不良气味,控制芯材的释放速度,改变芯材的理化性质(如分散性、颜色、形状、密度),提高芯材贮存稳定性。由于虾青素本身的特性,传统的加工方法包埋率低、缓释效果差、规模生产成本高。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虾青素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优质的虾青素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有效针对现有的虾青素产品包埋率低、缓释效果差、规模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虾青素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秤取一定量的虾青素和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于适量的丙酮中构成有机相;秤取一定量乳化剂TPGS(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溶于水构成水相;
步骤2,根据步骤1所得水相、有机相在搅拌机下混匀,得到初乳;
步骤3,根据步骤2所得初乳经过超声破碎仪预均质;
步骤4,根据步骤3向所得初乳添加保护剂EDTA(乙二胺四乙酸),经超高压微射流纳米均质;
步骤5,根据步骤4通过旋转蒸发仪除去有机溶剂,得到虾青素纳米微胶囊乳液;
步骤6,根据步骤5将所得虾青素纳米微胶囊乳液置于冷冻干燥机冷冻干燥,得到虾青素纳米微胶囊粉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虾青素含量为1-2mg/ml;所述的乳化剂用量为0.02%-0.1%;所述的壁材PLGA用量为10-20mg/ml;所述的水相/油相为2:1-15:1;所述的超高压微射流均质次数2-4次,均质压强12000psi-18000psi。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虾青素在体内缓释的效果;粒径均匀、包埋率高。
(2)本发明在扩大生产的规模化中,可通过大型的两相自动混合的超高压微射流进行,成本低,且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83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