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热等静压成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16847.1 | 申请日: | 2018-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1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 发明(设计)人: | 史玉升;蔡超;严倩;薛鹏举;魏青松;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F3/15 | 分类号: | B22F3/15;B33Y10/00;B33Y30/00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张彩锦;曹葆青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等静压成形 中粉末 制造 层状结构材料 内部结构零件 热等静压工艺 等静压处理 粉末状材料 计算机模拟 致密化过程 操作便利 层状材料 成形零件 粉末材料 精度成形 颗粒边界 热等静压 先进制造 消除疲劳 支撑材料 齿轮 涡轮 包套 成形 次热 机匣 可控 制件 加工 | ||
1.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热等静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增材制造的思想采用层状结构材料代替粉末状材料作为热等静压成形的原材料,并通过利用支撑材料及两次热等静压处理实现待成形零件的热等静压成形,其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成形零件的三维CAD模型,对待成形零件的三维CAD模型进行切片处理,获得各切片层及对应的二维轮廓信息,选取待成形零件的制备材料作为切片材料,并根据二维轮廓信息对切片材料进行加工获得所有切片层;
S2以低于待成形零件熔点的金属材料作为支撑材料制备厚度与切片层相同的支撑层,每一切片层对应设置有一支撑层,每一支撑层中根据对应切片层的二维轮廓信息切割掉对应切片层的形状,使得每一支撑层正好嵌套在对应切片层上;
S3将加工好的每层切片层依次放入对应支撑层的切割掉的部位中,然后根据待成形零件层与层之间的先后排列次序,将组装好的切片依次叠加获得三维实物,以完成热等静压成形的原材料的准备;
S4根据叠加获得的三维实物外部轮廓加工出对应的包套,并将三维实物放入包套之中获得带包套的零件初坯,然后将带包套的零件初坯置于 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并对包套内部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后进行封焊;
S5对带包套的零件初坯进行第一次热等静压处理,第一次热等静压后去除包套;将去除包套的三维实物放入温度在支撑材料熔点与成形零件材料熔点之间的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当支撑材料完全熔化并脱离切片层后获得零件中间坯;
S6取出零件中间坯,并进行第二次热等静压处理以获得所需的成形零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热等静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热等静压的温度在支撑层熔点以下,压力为40MPa~200Mpa,时间为2h~10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热等静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热等静压的温度为待成形零件熔点的0.5-0.8倍,压力为40MPa~200MPa,时间为2h~10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热等静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层的厚度为50微米至10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热等静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熔点不超过待成形零件材料熔点的0.8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热等静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带包套的零件初坯在加热炉的加热温度低于支撑材料熔点。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热等静压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套内部的真空度为10-3Pa~10-4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68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