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沥青烟尾气安全焚烧的安全水封槽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6581.0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1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松;王英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6 | 分类号: | F23G7/06;F23J15/0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封槽 旋风分离器 沥青烟 安全水封槽 烟气出口 尾气 尾气入口 流口 焚烧 安全隐患 后续管道 尾气出口 烟气入口 液封挡板 一端设置 工业水 可燃性 连接管 内鼓 雾滴 烟气 连通 燃烧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沥青烟尾气安全焚烧的安全水封槽及其工作方法,所述安全水封槽,包括水封槽本体和旋风分离器;水封槽本体顶部分别设有工业水入口、沥青烟尾气入口及烟气出口,其中沥青烟尾气入口靠近水封槽本体的一端设置,靠近另一端的水封槽本体上方设有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底部与水封槽本体连通;烟气出口与旋风分离器之间的水封槽本体内设有液封挡板;旋风分离器的上部设烟气入口,通过烟气连接管连接水封槽本体上的烟气出口,旋风分离器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水封槽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满流口一和满流口二。本发明能够减少沥青烟尾气在水封槽内鼓泡带出的可燃性雾滴量,避免后续管道内部燃烧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焦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沥青烟尾气安全焚烧的安全水封槽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焦化行业进行沥青烟尾气焚烧时普遍采用的如下工艺:
烟气总管收集的沥青烟尾气,直接连接到洗油槽上的喷射混合器,采用焦油蒸馏出来的低萘洗油作为吸收剂,利用循环洗油高速通过喷射混合器的喷嘴产生的负压,将沥青烟气体吸入喷射混合器,并与洗油强烈混合,大部分有害物质被吸收,达到洗净的目的。喷射混合器出来的气液混合液,在洗油槽进行气液分离,气体再被送到与洗油槽连接的排气洗净塔,通过洗油的循环喷洒再次洗涤后,通过排气风机把排出的尾气送去焚烧炉,把剩余的有害物质通过燃烧的方式完全除掉。
上述沥青烟尾气焚烧工艺在实际的应用中发现,在将其引入炉膛的烟气管道内有时会出现燃烧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焦化行业沥青烟尾气(包含液体装车、沥青成型等工序产生的尾气)混有大量的空气,在经过喷射混合器洗净后,沥青烟尾气量仍然很大,高速通过后面的有洗油喷洒的排气洗净塔时,会带走一定量的洗油雾滴,在之后连通到焚烧炉的烟气管道内壁凝结,经过长时间的集结,会在通往焚烧炉炉膛的管道入口被引燃,从而引发危险。
为了减小这种危险发生的可能性,需要在连通到焚烧炉的烟气管道上靠近焚烧炉附近,增加一个水封槽;但常规的水封槽如目前焦化厂普遍采用的煤气水封槽,仅用于排煤气冷凝液和超压保护,对消除上述现象不起任何作用。而现场改造时常采用的普通隔断式水封槽,雾滴会在水封槽内的液面上汇集,被烟气鼓泡带出,而凝结在后面通往焚烧炉的管道上,管道内部还是经常发生内燃烧现象,只是范围缩小到水封槽后面的烟气管道上。
综上所述,目前沥青烟尾气焚烧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安全因素,迫切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措施来消除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沥青烟尾气安全焚烧的安全水封槽及其工作方法,能够减少沥青烟尾气在水封槽内鼓泡带出的可燃性雾滴量,避免后续管道内部燃烧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沥青烟尾气安全焚烧的安全水封槽,包括水封槽本体和旋风分离器;所述水封槽本体为封闭罐体,其顶部分别设有工业水入口、沥青烟尾气入口及烟气出口,其中沥青烟尾气入口靠近水封槽本体的一端设置,沥青烟尾气入口下方设入口接管插入水封槽本体内的液面以下;靠近另一端的水封槽本体上方设有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底部与水封槽本体连通;烟气出口靠近沥青烟尾气入口一侧设置,烟气出口与旋风分离器之间的水封槽本体内设有液封挡板,液封挡板的顶部与两侧与水封槽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液封挡板的底端位于液面之下,其与水封槽本体的底面之间设有水流通道;旋风分离器的上部设烟气入口,通过烟气连接管连接水封槽本体上的烟气出口,旋风分离器的顶部设有尾气出口;水封槽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满流口一和满流口二。
所述水封槽本体内设有液位计。
所述水封槽本体的底部设放空口。
所述水封槽本体的顶部还设有人孔。
所述一种用于沥青烟尾气安全焚烧的安全水封槽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6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的等离子体垃圾焚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回收原砂的焚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