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3龄及以上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及培育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16053.5 申请日: 2018-03-15
公开(公告)号: CN108477076A 公开(公告)日: 2018-09-04
发明(设计)人: 高益槐;王忠;黄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A23K50/90;A23K20/28;A23K10/30;A23K20/20
代理公司: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代理人: 李艳霞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东侨经济开发区国***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蝙蝠蛾幼虫 饲养 基质 化蛹 培育 羽化 老龄幼虫 生长发育 室内饲养 蝙蝠蛾虫 交配 产卵 河沙 龄期 椰糠 蛭石 补充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3龄及以上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及培育方法。本发明的饲养基质包括蛭石、河沙及椰糠,配制成不同比例,以适应不同龄期的蝙蝠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本发明的培育方法是利用饲养基质,并定期的更换、补充饲养基质,直至蝙蝠蛾幼虫完全化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饲养获得老龄幼虫通过化蛹、羽化和交配产卵,为室内饲养提供稳定的蝙蝠蛾虫源;保障所饲养的蝙蝠蛾幼虫活力充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蝙蝠蛾幼虫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3龄及以上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和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是我国特产珍稀中药,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高寒草甸地区。冬虫夏草的形成与海拔、植被、温湿度、光照、气压和雨水等关系都很密切,生长条件非常苛刻,且由于高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人为过度采挖,造成冬虫夏草产量大幅下降,因此开展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将成为冬虫夏草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虫源规模化饲养是冬虫夏草人工培育、提高冬虫夏草产量的首要关键点,而蝙蝠蛾昆虫作为冬虫夏草的专性寄主,在室内饲养获得具有活力的蝙蝠蛾幼虫,通过世代繁殖以解决虫源问题,成为了规模化饲养蝙蝠蛾昆虫的关键步骤。

自然条件下,蝙蝠蛾幼虫生活在高寒草甸土壤中,饲养过程中为了模拟其野生环境,常用产区高寒草甸土作为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但是高寒草甸土的大量采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采挖和运输成本高昂;而如果仅用营养丰富的高寒草甸土会引发基质感染导致蝙蝠蛾幼虫受病害危害。同时,离开原生长环境蝙蝠蛾幼虫存在活力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老龄幼虫预蛹化蛹、羽化过程中出现畸形或直接死亡,造成无法获得足够成虫或成虫不能交配和产卵等现象,无法完成蝙蝠蛾的生活史,持续大量稳定的供给蝙蝠蛾幼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3龄及以上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及培育方法,其具有利于蝙蝠蛾幼虫的生长发育的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培育3龄及以上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3龄及以上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其包括蛭石、河沙、及椰糠,蛭石、河沙、椰糠按照体积比为蛭石20~30:0~10:60~80混合。饲养基质混合时,均按蛭石、河沙、椰糠的干品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饲养基质与水混合,饲养基质与水的重量比为10:4~8。

本发明摒弃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腐殖土、泥炭土等类似蝙蝠蛾幼虫原生环境的基质,采用蛭石、河沙、椰糠的组合,此混合基质三者有机物质含量较低,其中,椰糠相对蓬松,纤维物质较多,空间分布不易均匀,蛭石能够较好的填充椰糠之间不规则的缝隙;同时,椰糠和蛭石还能够共同起到保湿作用。河沙不含有机物质,不会为杂菌提供营养物质,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杂菌的生长扩散,同时幼虫吐丝及使用带有细河沙的混合基质筑造“虫道”,为老龄幼虫化蛹后通过上下活动以避开不利因素提供坚实的支撑点,更有利于获得高活力的蛹(即提高化蛹率)。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3龄及以上蝙蝠蛾幼虫的饲养基质,所述饲养基质包括适用于3~4龄及以上低龄幼虫的一号饲养基质、适用于4龄以上幼虫的二号饲养基质、适用于老龄幼虫化蛹的三号饲养基质。

一号饲养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的原料:蛭石15~25份、椰糠70~90份。

3~4龄期幼虫的低龄幼虫较小,体壁相对较为脆弱,不可添加河沙,可避免机械损伤,降低死亡率。

二号饲养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的原料:蛭石20~30份、河沙3~8份、椰糠60~80份。

三号饲养基质包括以下体积份的原料:蛭石25~35份、河沙5~15份、椰糠50~70份。

随着幼虫的成长,饲养基质中河沙和蛭石的比例增加,不但有利于幼虫筑造虫道,还能够减少饲养基质发生感染几率或缓冲杂菌扩散,同时保证饲养基质的保湿性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6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