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热元件激光智能生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5701.5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3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尚磊;沙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顺发电热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00 | 分类号: | B23K1/00;B23K3/08;B23K26/24;B23K26/7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212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元件 中央处理器模块 智能生产系统 成型模块 激光缝焊 激光钎焊 上料模块 组装模块 电热管 裁剪 激光 加工技术领域 人工成本 生产效率 信号连接 依次设置 智能化 焊接 | ||
本发明涉及焊接电热元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热元件激光智能生产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模块,以及依次设置的上料模块、电热管成型模块、第一激光缝焊模块、裁剪模块、组装模块和第二激光钎焊模块,并将上料模块、电热管成型模块、第一激光缝焊模块、裁剪模块、组装模块和第二激光钎焊模块与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控制各模块根据工艺制作出电热元件,实现智能化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电热元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热元件激光智能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管状电热元件(简称电热管)是一种专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器元件。它是以金属管为外壳(包括不锈钢、紫铜管),沿管内中心轴向均布螺旋电热合金丝(镍铬、铁铬合金)其空隙填充压实具有良好绝缘导热性能的氧化镁砂,管口两端用硅胶密封,这种金属铠装电热元件可以加热空气,金属模具和各种液体。常见的电热管有翅片电热管、翅片电热管、翅片电热管、铁氟龙电热管、石英电热管等等。由于其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安装方便,无污染,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加热场合。
现有的管状电热元件的生产工艺是先生产电热管,然后依次对电热管进行加工、焊接、裁剪和组装工艺,每个工艺都采用独立的设备来完成,且各工艺设备主要是采用人工来完成,这就造成电热元件的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管状电热元件的生产工艺每个工艺都采用独立的设备来完成,且各工艺设备主要是采用人工来完成,从而造成电热元件的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热元件激光智能生产系统,通过依次设置上料模块、电热管成型模块、第一激光缝焊模块、裁剪模块、组装模块和第二激光钎焊模块,并将上料模块、电热管成型模块、第一激光缝焊模块、裁剪模块、组装模块和第二激光钎焊模块与中央处理器模块信号连接,控制各模块根据工艺制作出电热元件,实现智能化控制,从而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元件激光智能生产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模块,以及依次设置的
上料模块,所述上料模块用于带材的运输;
电热管成型模块,所述电热管成型模块用于将带材制作成为电热管;
第一激光缝焊模块,所述第一激光缝焊模块用于对电热管进行焊接和检测;
裁剪模块,所述裁剪模块用于将电热管定长切断;
组装模块,所述组装模块用于对电热管中置入电阻丝组件并加入绝缘粉末形成电热管组件;和
第二激光钎焊模块,所述第二激光钎焊模块用于将电阻丝组件与电热管焊接密封形成电热元件;
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分别与上料模块、电热管成型模块、第一激光缝焊模块、裁剪模块、组装模块和第二激光钎焊模块信号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电热元件成品激光连接模块,所述电热元件成品激光连接模块用于将电热元件与电路板以及外壳连接;和
电热元件成品激光连接模块,所述电热元件成品激光连接模块用于将电热元件、电路板和外壳激光焊接形成电热组件成品;
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分别与电热元件成品激光连接模块和电热元件成品激光连接模块信号连接。
具体地,所述电热元件成品激光连接模块包括电热元件封装单元、电热元件测漏单元和电热元件清洗钝化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分别与电热元件封装单元、电热元件测漏单元和电热元件清洗钝化单元信号连接;
所述电热元件成品激光连接模块包括电热元件定位单元、电热元件焊缝跟踪单元和电热元件激光焊接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器模块分别与电热元件定位单元、电热元件焊缝跟踪单元和电热元件激光焊接单元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顺发电热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顺发电热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57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