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超韧阻燃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14221.7 | 申请日: | 2018-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0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马猛;王旭;刘凯;陈思;吴波震;施燕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L67/02;C08K5/526;C08K5/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俞慧 |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阻燃 乳酸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超韧阻燃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将干燥的聚乳酸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加入密炼机中,在150‑200℃的温度下以20‑100rpm预共混5‑10分钟后,加入亚磷酸三苯酯以及钛酸四丁酯,继续熔融共混5‑30分钟,最终模压成型得到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其中,以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投料总质量为100%计,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55.0‑95.0%、5.0‑45.0%,亚磷酸三苯酯和钛酸四丁酯的投料质量分别为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投料总质量的0.1‑30.0%和0.1‑10.0%。本发明显著提高了材料的韧性,并且阻燃元素磷以化学键的方式连接到聚合物分子链上,同时钛酸根能促进炭层的形成,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阻燃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聚合物共混物材料,具体涉及到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超韧阻燃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生物可降解材料逐渐成为未来材料发展的趋势。聚乳酸(PLLA)自2002年NatureWorks第一次实现商业化生产以来,以其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性以及高模量等优点在众多的生物基材料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聚乳酸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塑料”,在生物医药、食品包装、汽车工业与电气设施等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聚乳酸的原料来源于可再生植物资源(甘蔗、玉米、番薯等),生物降解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经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利用形成植物淀粉,又可被用来合成聚乳酸,构建完整的碳循环,实现碳的“零”排放,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契合。然而纯的聚乳酸是一种脆性材料,由于分子链的刚性较大,使其制品表现出高模量、高强度的性能,但是韧性不足严重限制了PLLA的应用。同时自身的易燃性也制约其的推广使用。因此,市场迫切需求具有高韧性和阻燃的聚乳酸,这是聚乳酸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有望替代传统的石油基烯烃类聚合物。
共混改性是聚乳酸最简单、便捷的增韧方法。传统增韧使用的聚氨酯、聚烯烃弹性体等均难以降解,共混后改变了PLLA宝贵的可降解性能。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能够在自然界中被多种微生物降解,具有高韧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是一种理想的增韧材料。虽然PBS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但与普通塑料相比其在市场上的价格偏高,难以推广使用。如果只是将PLLA与PBS简单的物理熔融共混,两种聚合物极性的差异会导致制品存在着明显的相分离现象,严重影响增韧效果。以亚磷酸酯与钛酸酯原位反应增容PLLA和PBS,可以显著改善两者的相容性,在提高韧性的同时,也能赋予共混物一定的阻燃性。
发明内容
鉴于聚乳酸脆性大、易燃烧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提高聚乳酸的韧性和阻燃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将干燥的聚乳酸(PLLA)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加入密炼机中,在150-200℃的温度下以20-100rpm预共混5-10分钟后,加入亚磷酸三苯酯(TPP)以及钛酸四丁酯(TBT),继续熔融共混5-30分钟,最终模压成型得到聚乳酸基复合材料;
其中,以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投料总质量为100%计,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55.0-95.0%、5.0-45.0%,亚磷酸三苯酯和钛酸四丁酯的投料质量分别为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投料总质量的0.1-30.0%和0.1-10.0%。
进一步,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60.0-80.0%、20.0-40.0%。
进一步,亚磷酸三苯酯和钛酸四丁酯的投料总质量为聚乳酸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投料总质量的6.0-14.0%,优选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42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