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材制造过程中相邻沉积层横截面的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3698.3 | 申请日: | 2018-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9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韦海英;刘文;黄矗;张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B22F7/02;B33Y50/00 |
代理公司: | 43113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强;胡凌云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积层 制造过程 晶粒 界面轮廓 所用设备 制造设备 专用设备 调整剂 正整数 制样 显微镜 沉积 制备 界线 | ||
1.增材制造过程中相邻沉积层横截面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增材制造设备以粉末A为原料沉积N层的沉积层后,改用粉末B为原料在先前沉积的该N层沉积层的表层上制备新的沉积层;制样,通过显微镜获取所述新的沉积层与先前沉积的沉积层之间的界线;
其中,N为正整数;所述粉末B包括粉末A和晶粒调整剂;所述晶粒调整剂包括稀土氧化物和/或碳化钨;所述稀土氧化物包括氧化镧和/或氧化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粉末B中,粉末A和晶粒调整剂的质量比为12-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粉末B的平均粒径为粉末A平均粒径的0.8-1.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镜包括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样时,先切割获得样坯,然后磨样,再用王水腐蚀25-35s,用酒精清洗并吹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36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至少两件式的结构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激光复合扫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