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可防鼾互换组合枕头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1614.2 | 申请日: | 201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7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义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F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13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枕头 控制器 控制系统 组合枕头 主枕体 气囊 睡姿 互换 自动调节枕头 传感器组成 组合式枕头 传统枕头 多层气囊 复合头枕 快速接口 手动调整 侧卧 互换性 颈枕 可调 柔软 头枕 透气 吸汗 枕体 气管 电缆 翻身 复合 通用 保留 | ||
1.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可防鼾互换组合枕头包括主枕体(1)的上枕区(9)——复合头枕、复合颈枕、定位尼龙搭扣(25)、调节尼龙搭扣(61)、上枕区多层气囊、硬质板(21)、隔离(10);主枕体的下枕区(11)——连体的侧卧气囊、侧卧气囊调节器;枕高控制系统——睡姿传感器(3)、枕高控制器(8);气管(7)、快速接口(5)、防鼾背气囊(4);复合头枕、复合颈枕在硬质板、隔离上方的上枕区内,依靠尼龙搭扣定位;复合头枕内有传统头枕(15)、防鼾头气囊(2)、头枕微调气囊(12);复合颈枕内有传统颈枕(17)、颈枕微调气囊(18)、颈枕多层气囊(19);上枕区多层气囊放置在复合头枕、复合颈枕之下;连体的侧卧气囊在硬质板、隔离下方的下枕区内,连体的侧卧气囊气路相通,侧卧气囊外套侧卧气囊调节器;枕高控制器通过气管、快速接口与主枕体、防鼾背气囊相连接;枕高控制器通过电缆(6)与睡姿传感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可防鼾互换组合枕头其特征在于上枕区多层气囊为叠放在一起的多个单层气囊(13),所述的单层气囊有单个或两个独立的气路、独立的气嘴(33),单层气囊充气后高度一定,充气后高度0.5~10cm,同层的单层气囊充气后高度相同,不同层的单层气囊充气后高度相同或不同,单个气嘴的单层气囊或同层的两个气嘴联通后的单层气囊,可与侧卧气囊通用和互换;所述的两个独立的气路、独立的气嘴的单层气囊可沿虚线剪开,使头枕部分与颈枕部分各自独立;所述的单层气囊有单囊式和多囊式,多囊式的气囊个数根据气囊充气后的高度和主枕体的长宽高来确定;所述的单层气囊的气囊有多种排列型式,有横列型(56)、纵列型(58)、斜列型(54)、螺旋型(5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可防鼾互换组合枕头其特征在于头枕微调气囊和颈枕微调气囊,结构同上枕区多层气囊的单层气囊的头枕气囊部分和颈枕气囊部分,微调气囊层数为1~12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可防鼾互换组合枕头其特征在于传统头枕、传统颈枕安置在复合头枕、复合颈枕的最上方,其枕侧和枕底部设置有定位尼龙搭扣(62)、调节尼龙搭扣,所述的传统头枕、传统颈枕依靠1~20个柔性环带(64)连接,环带一端固定在传统头枕上,另一端绕过颈枕后,与头枕或颈枕底部的尼龙搭扣(65)连接,头枕、颈枕可独立的自由升降,互不影响,所述的传统头、传统颈枕枕高1~20cm;传统头枕、传统颈枕一侧为敞口或一侧比较空(60),比较空或敞口部分折叠后压在枕下,用尼龙搭扣固定或封闭,传统头枕、传统颈枕内置传统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可防鼾互换组合枕头其特征在于侧卧气囊为1~10个连体的单气囊(22)或多气囊(26)组成,多气囊的气囊数依据气囊直径和主枕体的长宽高而定,气囊直径0.5~15cm,所有的侧卧气囊的气路相通,同时充放气,侧卧气囊的每个单气囊或每个多气囊外套有侧卧气囊调节器。
6.根据权利要5所述的侧卧气囊调节器分为为联动调节器(23)和连体调节器,所述的联动调节器为多个联动的单体调节器(39)的组合,单体调节器一端用尼龙搭扣(24)固定在硬质板上,另一端穿过硬质板和隔离与联动机构(27)的联动杆(31)相连接,联动机构安置在滑槽内,联动结构上设置有多个联动杆,每个单体调节器与相对应的联动杆连接,联动杆与带有标尺指示的拉带(30)、电机输出轴(28)、电机(29)相连接,电机控制调节器的松紧,调节气囊的高度;
所述的连体调节器(44)或连体调节器(48)为多个单体调节器(47)或单体调节器(51)缝合而成,单体调节器两端设置有标尺的尼龙搭扣(45)、(46)、(49)、(50),依据选择的尼龙搭扣上标尺的不同位置来调节气囊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调节高度的可防鼾互换组合枕头其特征在于防鼾头气囊和防鼾背气囊组成防鼾气囊,防鼾气囊结构为单气囊式或多气囊式,多气囊的气囊个数为2~8个,多气囊的内侧气囊偏低,外侧气囊偏高,防鼾头气囊安放在复合头枕内,防鼾背气囊安放在身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义,未经李成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161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