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11134.6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8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胡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赵飞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缸 储油缸 活塞杆 缓冲装置 活塞 减振器 汽车用 底阀 汽车减振器 弹性壳体 反馈性能 活动设置 活塞连接 减振效果 牵引性能 同轴设置 向上延伸 储油腔 上端 侧倾 钢套 内壁 外壁 下端 轴套 抵挡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减振器,包括储油缸、工作缸、底阀、活塞杆、活塞和缓冲装置,所述工作缸同轴设置在所述储油缸内,所述工作缸的外壁与所述储油缸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油腔,所述底阀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的下部、且抵挡在所述储油缸的下部的缸底上,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内,且从所述工作缸的上端向上延伸出,所述活塞连接在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且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内,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活塞的上部,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轴套、钢套和弹性壳体。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因而使得该汽车减振器既能达到减振效果,又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调节车辆的侧倾性能、牵引性能以及转向反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用减振器。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振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减振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振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振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减振器作为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作用就是为了缓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收到冲击和振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因此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品质及性能,当汽车行驶在平坦的路面上时,要求减振器阻尼力尽量较小,当汽车行驶在较为颠簸的路面上时,则要求减振器具有较大的阻尼力。
中国专利CN 201110327519.7公开了一种带缓冲结构的汽车减振器,其中,包括活塞杆、与其同轴的工作缸和储液筒,活塞杆设置在工作缸内部,工作缸又设置在储液筒内部,三者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活塞阀和底阀分别设于活塞杆和工作缸底部,活塞杆上固定设置限位块,活塞杆的最大行程由限位块的安装位置决定。
虽然这种带缓冲结构的汽车减振器结构相对简单,具有一定的减振作用,但是其调节车辆侧倾的能力有限,调节牵引性能也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达到减振效果,又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调节车辆的侧倾性能、牵引性能以及转向反馈性能的汽车用减振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减振器,其中,包括:
储油缸;
工作缸,所述工作缸同轴设置在所述储油缸内,所述工作缸的外壁与所述储油缸的内壁之间形成储油腔;
底阀,所述底阀设置在所述工作缸的下部、且抵挡在所述储油缸的下部的缸底上;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内,且从所述工作缸的上端向上延伸出;
活塞,所述活塞连接在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且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缸内;
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活塞的上部,并且与所述工作缸的内壁之间形成油液流道,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轴套、钢套和弹性壳体,所述轴套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钢套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轴套的下方,所述钢套的上端面距所述轴套的下端面具有一定距离B,所述弹性壳体套设在所述钢套上,在所述活塞杆移动时,所述轴套、所述钢套和所述弹性壳体共同阻碍油液流动,实现振动能量的吸收,达到缓冲作用,同时用于调节车辆的侧倾性能、牵引性能以及转向反馈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钢套具有若干个瓣体,所述瓣体均匀分布在所述钢套中部的外周上,所述瓣体沿所述钢套的轴向向上、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瓣体容纳在所述弹性壳体的壳体中腔内、且向所述壳体中腔的内壁靠近。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壳体的上端可抵挡在所述轴套的挡肩的下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11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