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指纹的方法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10024.8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3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朴宰炯;白承杰;曹治铉;金汶洙;陈伦章;黄镐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邵亚丽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传感器 显示器 触摸传感器 电子设备 处理器 电子设备提供 操作信号 显示面板 指纹图像 电连接 后表面 捕获 指纹 激活 响应 检测 | ||
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包括触摸传感器和显示面板的显示器、包括在显示器中或设置在显示器的后表面上的指纹传感器、以及与显示器和指纹传感器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响应于指定事件而控制触摸传感器的操作或降低触摸传感器的操作信号的频率,激活指纹传感器并且从指纹传感器捕获指纹图像。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7年3月14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7-0031619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指纹检测方法和用于执行该指纹检测方法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是通过使用人类物理特性识别用户的方法。为了高效使用生物识别,必须确保诸如唯一性、持久性、可收集性等特征。生物识别中使用的生物识别特性包括指纹、脸部、虹膜、静脉等。通常,人类指纹是几乎唯一的,并且在人生中难以改变。由于指纹的特征和用户便利性,在生物识别特性中广泛使用指纹识别。
随着对个人信息保护兴趣的增加,诸如智能电话、平板PC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配备用于检测指纹的指纹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可以基于从用户获得的指纹图像,安全地提供需要安全性的各种服务。
上面的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提供,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对于上面中的任何内容是否可以适用为关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没有做出决定,也没有做出断言。
发明内容
指纹传感器可以配备在电子设备的外观的一部分(例如,物理按钮)中,或者可以叠置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器上。然而,由于指纹传感器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有限空间中,指纹传感器很可能受到其他电路组件的影响。其他电路组件的影响可能导致指纹传感器中的噪声,并且可能成为通过指纹传感器准确检测指纹图像的障碍。
本公开的各方面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下面描述的优点。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方法,用于控制包括在电子设备中的一些模块,以允许包括在电子设备中的指纹传感器以高准确度和可靠性来测量用户的指纹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用于感测来自用户的输入的触摸传感器、生物识别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生物识别传感器接收输入,并且在通过生物识别传感器接收输入的同时,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丢弃来自触摸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并获取与通过生物识别传感器的输入相对应的生物识别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第一帧和在第一帧之后的第二帧;触摸传感器,用于在落入第一帧和第二帧之间的间隔内的第一指定间隔感测来自用户的输入;生物识别传感器,用于在第二指定间隔检测生物识别信息,所述第二指定间隔落入所述第一帧与所述第二帧之间的所述间隔内且不与所述第一指定间隔重叠;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触摸传感器在第一指定间隔感测输入,以及通过生物识别传感器获取与第二指定间隔的输入对应的生物识别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包括触摸传感器和显示面板的显示器、包括在显示器中或设置在显示器的后表面上的指纹传感器、以及与显示器和指纹传感器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保持触摸传感器的操作或者响应于指定事件降低触摸传感器的操作信号的频率、激活指纹传感器并从指纹传感器捕获指纹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指纹检测方法。指纹检测方法包括响应于指定事件降低触摸传感器的操作信号的频率,激活指纹传感器,并且从指纹传感器捕获指纹图像。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响应于开始指纹检测的事件,可以改变触摸传感器或无线充电器模块的操作方法以检测高度可靠的指纹图像。另外,本公开可以提供直接或间接识别的各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100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