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储罐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9578.6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25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金崎俊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3/06;F17C13/00;B65D90/00;B65D9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储罐(10)。高压储罐(10)具有收装流体的树脂制的内胆(14)和形成有供排孔(34)的接口(30)。突出形成于内胆(14)的筒状部(18)被插入到供排孔(34)。在形成于供排孔(34)的内周面的密封槽(44)的内部设有密封部件(48)和配置于比密封部件(48)靠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的背托部件(50)。在密封槽(44)的面向背托部件(50)的面上设有锥状的槽锥面(52),该槽锥面(52)随着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远离筒状部(18)的外周面。背托部件(50)的在面向槽锥面(52)的面上设有锥状的部件锥面(58),该部件锥面(58)的直径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扩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内胆和接口的高压储罐,其中,内胆收装流体,为树脂制;接口上形成有用于将流体供给到该内胆或将流体从该内胆排出的供排孔。
背景技术
高压储罐作为收装气体、液体等流体的容器被广泛使用。例如作为收装用于供给给燃料电池系统的氢气的容器而搭载于燃料电池车上。
这种高压储罐具有:内胆,其为其外表面由纤维增强塑料制的加强层所覆盖的树脂制且由中空体构成;和接口,其形成有用于将流体供给到该内胆的内部或将流体从该内胆的内部排出的供排孔。在内胆上突出形成有筒状部,该筒状部被插入到供排孔。另外,在供排孔设有阀门,通过操作该阀门来开闭供排孔。
即,能够从供排孔经由筒状部的内侧将流体供给到内胆的内部。另外,能够将内胆的内部的流体经由筒状部的内侧和供排孔排出。因此,从筒状部的顶端侧朝向基端侧的方向成为相对于内胆的流体的供给方向。换言之,从筒状部的基端侧朝向顶端侧的方向成为相对于内胆的流体的排出方向。
在这种高压储罐中,一般由密封部件来对内胆和接口之间进行密封。例如,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37092号中记载了通过在设置于供排孔的内周面的密封槽的内部设置密封部件来对筒状部的外周面和供排孔的内周面之间进行密封。
发明内容
在由于流体的排出而高压储罐的内部压力减小了的情况下,在密封槽中,比密封部件靠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内压相较于比密封部件靠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内压而变高。因此,如上述那样设置的密封部件会被按压到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密封槽的内壁而与之接触。其结果,存在密封部件的一部分露出到筒状部的外周面和供排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担忧。即,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37092号所记载的高压储罐中,需要使用能够足够耐得住因上述的露出而产生的应力等的特殊的密封部件,或者增加维护次数,这会导致制造成本上升、使用变得繁琐等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长期良好地对内胆和接口之间进行密封的高压储罐。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高压储罐,该高压储罐具有:树脂制的内胆,其收装流体;和接口,其形成有用于将所述流体供给到所述内胆或者将所述流体从所述内胆排出的供排孔,在该高压储罐中,通过突出形成于所述内胆的筒状部被插入到所述供排孔,而使从所述筒状部的顶端侧朝向基端侧的方向成为相对于所述内胆的所述流体的供给方向,在形成于所述供排孔的内周面的密封槽的内部设有密封部件和背托部件,其中,所述密封部件对所述供排孔的内周面和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所述背托部件配置于比所述密封部件靠所述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在所述密封槽的面向所述背托部件的面上设有锥状的槽锥面,该槽锥面随着从所述供给方向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远离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所述背托部件的在面向所述槽锥面的面上设有锥状的部件锥面,该部件锥面的直径从所述供给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扩大。
在该高压储罐中,在因内部压力的减小等而从供给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的按压力被施加给密封部件的情况下,该密封部件被按压到背托部件而与之接触。然后,经由密封部件而被施加了所述按压力的背托部件的部件锥面被按压到密封槽的槽锥面而与之接触。据此,能够使背托部件产生径向的分力,因此,能够使背托部件良好地与密封槽的内周面、筒状部的外周面紧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95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片组装式集装箱及其制造组装方法
- 下一篇:可运输的流体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