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热釜式蒸发器管束固定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9415.8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8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克为;姜晓霞;李刚;崔艳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13 | 分类号: | F28F9/01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孟宪会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束 釜式蒸发器 换热管 光热 拉杆 端部支撑板 固定结构 均匀布置 左右两侧 固接 管板 锥壳 结构技术领域 流体诱导振动 中间支撑板 传热性能 管板连接 光热发电 抗震能力 抗振性能 水平设置 提升系统 综合传热 外边缘 蒸发器 插装 滑杆 壳程 小端 钢管 保证 | ||
一种光热釜式蒸发器管束固定结构,它涉及光热釜式蒸发器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光热发电用蒸发器存在抗振性能较差,换热管易因流体诱导振动而失效,壳程的综合传热性能较差的问题。本发明的锥壳的小端与管板连接,管束水平设置在锥壳内,管束的换热管的前端插装在管板上,管束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多个中间支撑板,管束的换热管的尾部布置端部支撑板,多个拉杆均匀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拉杆的一端与管板固接,拉杆的另一端与端部支撑板固接,管束的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个钢管,管束的下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个滑杆。本发明用于增强管束的抗震能力,保证传热性能,提升系统经济性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热釜式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热釜式蒸发器管束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于新能源发展的重视与日俱增,明确提出支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太阳能储量丰富,利用清洁,将成为最热门的新能源之一,光热发电技术也会迅速发展。光热发电也会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而光热发电蒸汽发生系统系列换热设备中,蒸发器设备是最主要的一个设备。蒸发器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轮机的进汽量。蒸发器的结构设计至关重要。如果蒸发器结构选择不合理,不但会影响整体投资,更会影响系统效率。光热发电用蒸发器,高温介质在换热管内流动,壳体侧水从壳体底部进入蒸发器,液位逐渐升高浸没换热管,水吸收换热管中的高温介质的热量,在液面与壳体顶部组成的空间进行蒸发。然而,现有的光热发电用蒸发器难以控制壳程流体的流型和流速,管束抗振性能较差,换热管易因流体诱导振动而失效,存在壳程流体流动的传热死水区,壳程的综合传热性能较差,换热器壳程的流体阻力较大,流体流速较低导致壳程积垢,易腐蚀,降低了光热发电用蒸发器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现有的光热发电用蒸发器存在抗振性能较差,换热管易因流体诱导振动而失效,壳程的综合传热性能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光热发电用蒸发器存在抗振性能较差,换热管易因流体诱导振动而失效,壳程的综合传热性能较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光热釜式蒸发器管束固定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热釜式蒸发器管束固定结构,它包括管板、管束、多个中间支撑板、端部支撑板、多个拉杆、两个钢管、两个滑杆、锥壳,锥壳的小端与管板连接,管束水平设置在锥壳内,管束的换热管的前端插装在管板上,
管束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布置多个中间支撑板,管束的换热管的尾部布置端部支撑板,多个拉杆均匀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拉杆的一端与管板固接,拉杆的另一端与端部支撑板固接,管束的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个钢管,钢管的一端与管板固接,钢管的另一端与端部支撑板固接,钢管的中部与多个中间支撑板固接,管束的下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个滑杆,滑杆分别与多个中间支撑板和端部支撑板固接形成支撑轨道。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多个定距管,相邻两个中间支撑板之间的每个拉杆上套装一个定距管,端部支撑板与相邻的中间支撑板之间的每个拉杆上套装一个定距管。
进一步地,定距管的外径与管束的换热管外径一致。
进一步地,拉杆的一端与管板螺纹连接,拉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母与端部支撑板固接。
进一步地,拉杆的数量为12个。
进一步地,中间支撑板和端部支撑板均为圆形支撑板,中间支撑板与端部支撑板的直径一致。
进一步地,滑杆的底部高出中间支撑板或端部支撑板的外径0.5mm-1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的光热釜式蒸发器管束固定结构用于支撑管束,保证蒸发器管束固定的可靠性,使壳程流体产生希望的流型和流速,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增强了管束抗震能力,阻止换热管因流体诱导振动而失效,光热釜式蒸发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5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94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