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清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9368.7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7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余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兰英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地址: | 350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清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清理装置,具体涉及环卫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平台本体,平台本体的开口端设置有U形架,U形架的U形开口上水平活动设置有锯齿板,平台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平台本体内活动设置有清理框,平台本体上设置有导槽柱,导槽柱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气缸,导槽柱上设置有导槽,清理框的另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平台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框槽和第二过滤框槽,第一过滤框槽和第二过滤框槽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框杆和第二过滤框杆,第一过滤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滤框,第二过滤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过滤框。本发明具有清理效率高,且在清理后容易将不同的垃圾分开收集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卫清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中小河道淤积现象比较普遍,近几年国家加强了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治理力度,其中清淤工程作为主要措施被广泛实施。“十一五”期间,围绕河湖治理时底泥中污染物的去除问题开展了较多的“环保清淤”工程,即将河湖底泥中聚集的污染物通过清淤方式移出湖泊、河流的工程。由于我国港口、航道、内河以及湖泊清淤工程众多,疏浚、清淤技术得到长足发展,装备能力也大大提升,但能够进入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专用船只和设备却并不常见。
而且在很多河道或沟渠中的水流中,混有大量的废气塑料袋、塑料薄膜、包装盒和包装纸等生活及工业农业生产固体垃圾,如果不进行打捞清理,这些垃圾腐烂或沉积到河道或沟渠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受到污染或带有固体垃圾的流水流淌至湖泊或水库中,会造成更大面积的水体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清理效率高,且在清理后容易将不同的垃圾分开收集的河道清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清理装置,包括平台本体,平台本体为中空状结构,且平台本体的一端为开口状,平台本体的开口端设置有U形架,U形架的底部与平台本体的底部同一水平面,U形架的U形开口上水平活动设置有锯齿板,平台本体的开口处还设置有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并列设置在平台本体的开口处,且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相对转动,平台本体的顶面上还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连接,平台本体内还活动设置有清理框,平台本体上还设置有导槽柱,导槽柱与平台本体之间相互垂直,且导槽柱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平台本体的顶面,导槽柱的另一端上还设置有气缸,导槽柱上设置有导槽,清理框活动设置在导槽上,且清理框的一端穿过平台本体的顶面,清理框的另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清理框的一侧面为开口状,且清理框的开口方向与平台本体的开口方向相同,平台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还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过滤框槽和第二过滤框槽,第一过滤框槽和第二过滤框槽内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过滤框杆和第二过滤框杆,第一过滤框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过滤框槽内,第一过滤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滤框,第一过滤框的一端为开口状,第二过滤框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过滤框槽内,第二过滤框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过滤框,第二过滤框的一端为开口状,且第一过滤框和第二过滤框的开口方向均与平台本体的开口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U形架的U形开口的两侧壁上还均设置有调节槽,调节槽的长度方向与U形架的底面垂直,锯齿板的两端均活动设置在调节槽内,便于在调节槽内调节锯齿板的高度,便于对河面上的漂浮物进行隔挡、过滤。
优选的,所述锯齿板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螺纹轴,螺纹轴穿过调节槽,且螺纹轴的一端与锯齿板连接,螺纹轴的另一端上活动设置有锁紧螺母,便于在调节槽内调节锯齿板的高度,再通过锁紧螺母将锯齿板固定在调节槽内,便于对河面上不同高度的漂浮物进行隔挡、过滤。
优选的,所述U形架的U形开口的顶部还设置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长度方向与调节槽的长度方向相同,且调节螺杆的一端设置在调节槽内部,调节螺杆的另一端设置在调节槽外部,调节槽内还设置有弹簧,弹簧和调节螺杆分别设置在螺纹轴的上下两端,通过调节螺杆来调节锯齿板的高度,再通过锁紧螺母将锯齿板固定在调节槽内,便于对河面上不同高度的漂浮物进行隔挡、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兰英,未经谢兰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9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沟型渣场底部泉水的导排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河道垃圾打捞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