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08666.4 | 申请日: | 2018-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3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郑松青;郑惠光;薛兆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30 | 分类号: | E21B43/30;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何娇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变异 系数 缝洞型 油藏 空间结构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油田区块中具有多口井,所述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S1):根据各口井的位置或各口井的储集体的类型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S2):分别计算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
S3):根据各个初始注采方案的注采井间连通程度,分别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
S4):选择变异系数最小的初始注采方案作为最终注采方案;
在步骤S3)中,根据如下公式(1)计算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
其中,VJ为注采井间连通程度的变异系数,小数;
Ji为采油井i与注水井间的连通程度(i=1,2…n),m3·d-1·MPa-1;
n为采油井数,口;
为平均连通程度,m3·d-1·MPa-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根据“低注高采”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还能够根据“含水率大于98%或产油量小于1t/d的井作为注水井”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裂缝型储集体的井为注水井及裂缝型储集体的井为注水井且溶洞型储集体的井为采油井”原则确定多个初始注采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多个初始注采方案中,分别选择所述多口井中的一口井作为注水井,所述多口井中的其它井均作为采油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基于传导率和控制体积建立的动态指标预测模型及通过拟合产量,反演出传导率,其中,传导率为井间连通程度的表征参数,
该动态指标预测模型为:
其中,Tij为第i口井和第j口井之间的传导率;
μi为原油粘度;
pi和pj分别为第i口井和第j口井的井底压力;
qi为第i口井的产量;
Ct为综合压缩系数;
Vpi为第i口井的控制体积;
p为井间控制体积的平均压力;
t为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油田区块中具有五口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变异系数的缝洞型油藏空间结构井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多个初始注采方案中,分别选择所述五口井中的一口井作为注水井,其它四口井作为采油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86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