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源极驱动器、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7926.6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5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昭呈;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蔡纯;范芳茗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器 液晶 显示装置 驱动 方法 | ||
公开了一种源极驱动器,包括多个驱动通道,每个驱动通道包括:多个第一选择开关,所述多个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入端共同连接到驱动通道的输入端;多个第二选择开关,多个第二选择开关的输出端共同连接到驱动通道的输出端;以及和多个第一缓存器,每个第一缓存器连接在一个第一选择开关的输出端和一个第二选择开关的输入端之间,在每个驱动通道中,通过控制多个第一选择开关的开启和关闭,从而使多个第一缓存器按照行顺序接收像素数据,通过控制多个第二选择开关的开启和关闭,调整多个第一缓存器输出像素数据的顺序。本申请同时公开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本申请能够减少像素电压的反转次数,降低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源极驱动器、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诸如手机的移动终端和诸如平板电视的大尺寸显示面板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两层玻璃基板以及夹在中间的液晶层(Liquid CrystalLayer)。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通过在二者之间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从而改变透光率。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栅极驱动器110、源极驱动器120、多条栅极扫描线G1至Gm、源极数据线S1至Sn以及由多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1101组成的晶体管阵列和多个像素单元(pixel)1102的像素阵列130。栅极扫描线G1至Gm将同一行的薄膜晶体管1101的栅极连接至栅极驱动器110,用于接收薄膜晶体管导通的栅极电压。源极数据线S1至Sn将同一列的薄膜晶体管1101的源极(或漏极)连接至源极驱动器120,用于在薄膜晶体管导通后向像素单元提供灰阶电压。薄膜晶体管1101的漏极(或源极)连接至像素单元1102,像素单元接收灰阶电压后,驱动液晶分子旋转,完成显示。
在液晶显示装置工作时,栅极驱动器110产生驱动信号,逐行发送到栅极扫描线,依次导通和栅极扫描线连接的每一行的薄膜晶体管1101,同时,源极驱动器120会将从处理器接收到的像素数据转换成灰阶电压,经S1-Sn送入像素单元1102,完成显示。
一般来说,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系统中,必需周期性地反转传送至像素单元的灰阶电压的极性以避免液晶极化所引起的残影现象。显示装置所采用的极性反转方法主要有三种:帧反转(frame inversion)、列反转(column inversion)以及点反转 (dotinversion)。以点反转为例,图2a和2b分别示出了采用单点反转(1-dot inversion)和双点反转(2-dot inversion)的像素阵列的示意图,其中图上仅示出一部分像素单元。参考图2a和2b,图中示出了栅极扫描线G1-G8和源极数据线S1-S2对应的16个像素单元的电压方向(黑色和白色表示不同的电压方向)。从图上可知,采用单点反转,在同一帧中相邻的像素单元的灰阶电压方向相反,在相邻帧中同一像素的灰阶电压方向相反; 而采用双点反转,以同一列的两个像素单元为一组,在同一帧中相邻组的灰阶电压方向相反,在相邻帧中同一像素的灰阶电压方向相反。列反转与此类似。
从单点反转到双点反转再到列反转,以单点反转为例,相邻像素单元的像素电压在一帧期间内具有相反的极性,,同一列的像素单元极性的反转产生大幅的功率消耗,但是极性反转的次数越多,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设计时显示效果和功耗是一对折衷(trade off)关系。
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以较低的功耗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究与讨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通过减少同一列的像素单元的电压翻转次数,减少了功耗,但同时达到较高的显示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源极驱动器,用于驱动液晶面板,包括多个驱动通道,每个驱动通道向所述液晶面板的同一列的多个像素单元提供像素电压,每个驱动通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7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