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富集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07809.X 申请日: 2018-03-14
公开(公告)号: CN108562632B 公开(公告)日: 2020-05-12
发明(设计)人: 吕银祥 申请(专利权)人: 复旦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7/327 分类号: G01N27/327;G01N27/30
代理公司: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代理人: 陆飞;陆尤
地址: 200433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土壤 生物 有效性 重金属 富集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属于土壤传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壤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富集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是将碳纤维表面改性、表面活化、包覆银层,再与环糊精、淀粉、甲壳素以及核酸适配体复合,制备得到土壤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富集电极。该电极具有多通道检测能力,能同时检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铜、镍、锌等8种重金属及无机物的生物有效性,且检测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传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富集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土壤重金属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现用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是测定土壤重金属全量(单位是mg/kg,即1kg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检测过程复杂,测定结果中很大一部分土壤重金属不具备生物有效性。土壤活性态重金属检测方法检测出的土壤活性态重金属,能最大限度反映土壤重金属与植物根系吸收之间关系,表征土壤重金属污染状态。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2008规定要测量的重金属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镍、锌等16种(其中砷虽然不是重金属元素,但在土壤质量中通常将其归为类重金属)。

孟昭福等(Acta Sci Circum, 2005,25(12): 1661−1668.)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定义为作物重金属吸收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之比。土壤重金属有效性越高,则表明该金属越容易被作物吸收。因此,只有准确判断重金属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进行重金属危险性评估。然而, 重金属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pH、有机质是影响较大的因素,另外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土壤生物等对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也有一定影响(J Zhejiang Agric Sci,2012, (5): 729−732.), 因此寻找科学合理的重金属有效性评估方法至关重要。

何文等发明了一系列土壤活性态重金属的检测方法(CN106153587A、CN106124281A、CN105866093A),采用超大量土壤分析取样量,二乙三胺五乙酸为螯合剂,氯化钙中钙离子为螯合浸提平衡剂,三乙醇胺作为缓冲剂,螯合浸提出土壤活性态重金属;用原子荧光分光光谱法,采用低质量分数标准曲线,保证土壤中超微量土壤活性态重金属的检出。

温州医科大学发明了一种检测重金属镉的微生物学方法(CN104946681A),具体涉及一种检测镉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的构建方法及其检测水中镉方法的建立。该发明所述工程菌株的构建,首先采用Red重组系统敲除大肠埃希氏菌镉抗性zntA和zntR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敲入技术将pmerR-MerR(M)-pmerR-gfpmut2报告基因置换到zntR编码基因位置后获得。该发明所述工程菌株对镉的最低检测范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克服了基于质粒载体的工程菌株具有荧光本底值高、检测信号差等缺陷。该发明所述工程菌株可与AAS等理化分析法互补分析镉的生物有效性及其总量,为客观评价镉的生物毒性大小提供依据。

张海明等研究了“基于纳米电极阵列传感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机理与技术”(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4),研究了纳米电极阵列的电化学特性,电极修饰的方法以及纳米电极传感器的非线性扩散效应,小时间常数效应,传递速率与信噪比。得出了纳米电极阵列设计方法与注意事项和纳米电极阵列制作方法。提出并设计了一套重金属检测系统模型,针对三电极检测体系,研究溶液电阻、双电层电容等电路内部参数,研究了土壤重金属扩散与弥散效应。从扩散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出发,建立了一套基于扩散定律与质量守恒的土壤中重金属传播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为重金属的预警提供理论支撑。

综上所述,土壤生物有效性重金属的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植物吸附法;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这种方法最准确,但耗时长、占地广、效率低;(2)化学提取法;这种方法速度快,效率高,但尚未建立生物有效性与提取之间的科学联系,即缺乏理论依据。(3)生物传感螯合法;这种方法可以克服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建立土壤生物有效性重金属的原位实时检测方法,但其灵敏度较差,检测限不合要求。如果将重金属富集技术与生物传感技术融合,则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78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