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扫描床及具有该扫描床的医疗影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6264.0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2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侯贵堂;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路伟廷;罗满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 具有 医疗 影像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扫描床以及具有该扫描床的医疗影像设备,可以将电机布置在远离磁体的位置,从而避免电机影响磁场的均匀性和梯度场的线性度,同时,采用环形带和开口带相配合的两级传动,提高了传动精度。本发明的扫描床包括支撑装置、驱动源以及床板、中间板、开口带和环形带,中间板与开口带固定连接,床板与环形带固定连接,开口带的前端设有与驱动源连接的第一驱动轮,以便在第一驱动轮的驱动下带动中间板相对支撑装置前后运动,驱动源设于后端;环形带套合于中间板,并连接有与支撑装置固定的第一连接件,以便在中间板相对支撑装置前后运动时同步运动,进而带动床板相对中间板进行同向的前后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影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描床以及具有该扫描床的医疗影像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医疗影像设备,都具有承载被检查者的扫描床,下文中以磁共振成像系统为例,对用于医疗影像设备的扫描床进行说明。
磁共振成像系统(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在医学临床和科研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包括磁体、梯度线圈、射频发射线圈、射频接收线圈和承载被检查对象的扫描床。扫描床用来将被检查对象移送至磁体及梯度线圈所产生的主磁体及梯度场中,射频发射线圈激励被检查对象产生磁共振信号,射频接收线圈接收所产生的磁共振信号,通过计算机将这种信号重建为磁共振图像。在高端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通常还具备对被检查者一次摆位(一个姿势躺在床板上)完成全身扫描的功能,该功能需要扫描床具备2800mm甚至3000mm的移动行程。
受设备的安装空间和扫描床结构的限制,现有技术中的扫描床通常采用双层床板结构、单动力源驱动的水平驱动装置,由动力源驱动中间床板水平往返移动(构成第一级传动),再由中间床板驱动用来直接承载被检查者的床板同向水平移动(构成第二级传动),从而实现扫描床大行程往返移动的功能。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扫描床的床板在最大行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专利号为CN10302781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齿轮齿条和传动带传动的水平驱动装置,以实现双层床板的大行程往返移动。该装置中,驱动装置102以其驱动电机203通过齿轮驱动中间床板206相对扫描床支撑装置103作水平往返运动,床板连接件204带动床板101又相对中间床板206作与中间床板206同向的运动,相当于床板101相对于扫描床支撑装置103作双倍行程的水平往返运动,最终实现了床板的大行程往返移动。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为US20070143921A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另一种双层床板驱动机构。
请参考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中扫描床另一种驱动方式的结构爆炸图。
如图3所示。在该机构中,驱动电机301通过传动轮驱动传动带303和传动带306运动,进而通过传动带306驱动中间板308往返移动;由于传动带311一侧相连接的连接板313与相对地面水平静止的支撑台(图中未示出)固定连接,使得传动带311相对中间板308做往返移动,进而驱动床板314作与中间板308同向的水平往返移动,从而实现了床板的大行程往返移动。
但是,上述两个专利文献所提供的扫描床的驱动方式均存在一些缺陷:
在第一种驱动方式中,第一级传动采用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受到该传动方式的限制,驱动电机必须布置于离磁体很近的位置,而电机和保护电机的屏蔽罩都是铁磁性零件,都会对磁场的均匀性和梯度场的线性度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系统的成像质量。
在第二种驱动方式中,包括三级传动,其传动层级多,使得传动精度差。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扫描床以及具有该扫描床的医疗影像设备,以便在避免电机影响磁场和梯度场的同时,提高传动精度。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62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