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痛风病的外用中药软膏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5408.0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王庆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友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K9/06;A61K47/36;A61P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韩富强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软膏 外用中药 痛风病 发酵 煮沸 治疗 亚硫酸氢钠 液体球磨机 技术空白 酿酒酵母 物料研磨 原料粉碎 自然降温 桔梗 痛风 发酵罐 黄原胶 香茅草 夹层 稠度 香薷 药糊 紫草 加热 制备 密封 红花 无毒 补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病的外用中药软膏。为填补充现有技术空白,本治疗痛风病的外用中药软膏,其原料包括6重量份的干桔梗、2重量份的干香茅草、2重量份的干香薷、1重量份的干红花、1重量份的干紫草,其制备方法如下:①.将原料粉碎、混合。②.加入100重量份水,在不停搅拌的情况下,加热到100℃或煮沸,并保持20分钟。③.用液体球磨机将第②所得煮沸的物料研磨成药糊。④.将药糊自然降温至30±2℃后,倒入一带有夹层的发酵罐内。⑤.向发酵罐加入酿酒酵母和糖,搅拌混合后密封,在30±2℃范围内,持续发酵10天;最后加入亚硫酸氢钠,终止发酵;加入黄原胶,调整稠度。本发明无毒无副作用,适合痛风病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病的外用中药软膏。
背景技术
近年来,痛风病急速走入医务工作者的视线,并且呈现低年龄化的趋 势。医院尚无有针对性的,在痛风病急性发作期消灭无菌炎症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提供一种治疗 痛风病的无毒无副作用的外用中药软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治疗痛风病的外用中药软膏,其原料包括6 重量份的干桔梗、2重量份的干香茅草、2重量份的干香薷、1重量份的干 红花、1重量份的干紫草,其制备方法如下:
①.将上述原料粉碎、混合。
②.加入100重量份水,在不停搅拌的情况下,加热到100℃或煮沸, 并保持20分钟。
③.用液体球磨机将第②所得煮沸的物料研磨成药糊。
④.将药糊自然降温至30±2℃后,倒入一带有夹层的发酵罐内。
⑤.向发酵罐加入药糊总重量的万分之二重的酿酒酵母,再加入2重量 份的糖,搅拌混合后密封,并将夹层内的介质温度控制在30±2℃范围内, 持续发酵10天;发酵罐夹层内的介质一般为导热油或水。
⑥.取第⑤所得发酵产物,按照每升发酵产物加1克的比例,加入亚硫 酸氢钠,终止发酵;按照每升发酵产物加4-5克的比例,加入黄原胶,调整 稠度。加入黄原胶后,本治疗痛风病的外用中药软膏可以长期保持均匀的 膏状,不会出现药水分离现象。
痛风病急性发作时,将本治疗痛风病的外用中药软膏涂抹在患处,一 日两次,涂抹后十分钟就会止痛,手指、脚趾部位急性发作的痛风,1-2天 可治愈。膝关节、踝关节部位急性发作的痛风,3-5天可治愈。
作为优化,所述酿酒酵母为安琪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
本发明治疗痛风病的外用中药软膏主治痛风病,用药方式为在患部涂 敷。所用原料是药食同源的食材桔梗、香薷、红花和厨师烹制菜肴用的香 料紫草、香茅草。
痛风病急性发作的主要症状,是患病关节红肿(水肿)疼痛,痛苦程 度难以忍受。痛风病急性发作的原因,是患部关节里沉积了尿酸盐结晶颗 粒,因与滑膜摩擦暴发的无菌炎症,造成患病关节部位红肿疼痛。
凡痛风病患者,都同时伴发有高尿酸血症。血液里的尿酸与体内钠离 子。钙离子结合生成尿酸盐,尿酸盐在患者骨关节里沉积,形成尿酸盐结 晶颗粒。患病关节在活动时,尿酸盐结晶颗粒与关节组织摩擦暴发了无菌 炎症。身体自身固有的功能,无法把固体的尿酸盐结晶颗粒排出体外;本 膏剂组方中的桔梗,具有化脓排脓功效,能将尿酸盐结晶颗粒化脓排出体 外,达到快速消灭无菌炎症的疗效。
本组方中的桔梗、香茅草、香薷都具有止痛功效;本组方中的桔梗、 香薷都具有消肿功效;本组方中的紫草具有治疗烧伤烫伤功效。因此,本 发明将上述原料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再经过微生物发酵。使五种原料药中 有效成份充分释放,有效融合,起到1+1+1+1+1>5的效果,具有快速消肿、 止痛,并治愈痛风病的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友,未经王庆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5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