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CPG及在仿人机器人行走控制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05402.3 | 申请日: | 2018-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2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成菊;夏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5J9/16 | 分类号: | B25J9/16;B62D57/0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cpg 人机 行走 控制 中的 应用 | ||
1.一种基于分层CPG的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CPG被动地由外界传感信息激发生成加载有运动模式的运动时序信号,包括节律发生器层和模式发生器层,不同的传感信息通过不同的反馈路径传送到相应层,所述节律发生器层根据传感信息产生基本节律信号,所述模式发生器层根据传感信息产生运动模式控制信号;
所述控制方法在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规划重心轨迹和脚掌轨迹,利用所述分层CPG输出加载有运动模式的双腿时序信号,根据该双腿时序信号进行质心轨迹调制和脚掌轨迹调制,将调制后的工作空间进行逆运动学计算,利用运动引擎,将工作空间的适应性映射到关节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CPG中的节律发生器层包括第一节律单元和第二节律单元,所述第一节律单元和第二节律单元通过抑制与刺激性连接保持相互之间相位的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律发生器层包括4个神经元,分别表示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CPG中的模式发生器层包括4个神经元,分别表示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CPG中引入的外界传感信息包括机器人自身状态信息以及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律发生器层根据机器人与环境的交互状态信息决定运动相位为摆动相或着地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发生器层根据机器人自身状态信息判定机器人处于平面运动模式或坡面运动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质心轨迹调制时,在分层CPG的输出信号基础上根据机器人运动状态在上下坡面时进行补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人机器人工作空间行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脚掌轨迹调制时,根据分层CPG的输出信号基础判断机器人所处地形信息,根据所述地形信息调整抬脚落脚轨迹的插值比例,生成摆线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54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