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监控系统的人脸图像自动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204869.6 | 申请日: | 2018-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0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昱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03;G06K9/62;G06T7/2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监控 系统 图像 自动 处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监控系统的人脸图像自动处理系统,涉及用于对监控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的方法,本发明针对于人工处理监控图像费时费力、人脸识别方法容易误判的问题,通过将待识别的人脸图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使用两个模块分别对易识别和不易识别的人脸图像进行处理,对于易识别的人脸图像得到分类结果,对于不易识别的人脸图像得到易于人类识别的人脸图像,从而使每一个模块能够单独处理一类图像,减少了每个模块的复杂程度,提高了模块的处理效果;本方发明通过将计算机处理方式和人力处理方式进行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二者的最大优势,从而在大量的降低人力成本的前提下,避免了人脸识别算法的错误识别而产生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监控技术领域,图像处理和图像重建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对监控图像中的人脸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安防和监控领域中,对视频图像中人脸的识别一直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传统办法使用人进行监控费时费力;近年来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人脸图像识别算法,这些算法对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下所拍摄的人脸图像的识别效果并不好,通常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识别的问题。而对于某些犯罪个体只存在着一两张不易识别的人脸图像的情况下,对不易识别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极易产生错误的识别结果,而当公安机关依照错误的识别结果进行抓捕时,不仅浪费警力更会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就是解决这一难题。本发明将待识别的人脸图像分成易识别和不易识别两类人脸,对于易识别的人脸图像,运用人脸识别算法进行识别,对于不易识别的人脸图像,运用智能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处理,本发明的识别和图像处理方法使用了识别率更高的深度神经网络,提高了算法的准确程度。本发明通过将计算机处理方式和人力处理方式进行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二者的最大优势,从而在大量的降低人力成本的前提下,避免了人脸识别算法的错误识别而产生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安防监控领域中单纯的人力识别和算法识别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控系统的人脸图像自动处理系统。通过将图像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人脸识别算法和图像重建算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监控系统的人脸图像自动处理系统,包括人脸图像筛选模块,图像预处理模块,人脸图像评估模块,人脸图像识别模块,不理想人脸图像处理模块,识别结果处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所述的人脸图像筛选模块对监控图像的每一个个体进行跟踪并提取一个时间段内的人脸图像集合,并对该集合中的人脸图像找出最易识别的一张图像,将该图像传递给图像预处理模块,并将对应的经过裁剪的视频片段传递给识别结果处理模块;所述的图像预处理模块将接收到的人脸图像进行去噪、然后进行光照补偿,并将处理过的人脸图像传递给人脸图像评估模块;所述的人脸图像评估模块将接收到的人脸图像进行分类,将人脸图像分成不易识别、易识别两类图像,若待评估的图像已经评估超过两次,则直接评估为不易识别,将易识别的人脸图像传递给人脸图像识别模块,对于不易识别的人脸图像,若为第一次评估则传递给不理想人脸图像处理模块,若为第二次评估则传递给识别结果处理模块;所述的人脸图像识别模块将接收到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若成功识别,则将识别结果传递给识别结果处理模块,若不成功识别,则将该图像传递给不理想人脸图像处理模块;所述的不理想人脸图像处理模块利用图像的智能生成算法将图像中存在的低像素问题、遮挡问题、角度问题进行消除,从而得到一副能够被识别的人脸图像,然后将该图像传递给人脸图像评估模块;所述的识别结果处理模块,能够根据人脸图像评估模块和人脸图像识别模块传递来的信息进行处理;也能够根据人机交互模块所传递来的操作进行处理。本模块负责对系统的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将整合结果传递给人机交互模块;所述的人机交互模块根据传递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将监控结果显示在图像中,本模块可以接收操作人员的输入,从而对整个监控系统的阈值和参数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48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彩色图像和单色图像的图像处理
- 图像编码/图像解码方法以及图像编码/图像解码装置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解密方法、图像加密方法、图像解密装置、图像加密装置、图像解密程序以及图像加密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方法、图像解码方法、图像编码装置、图像解码装置、图像编码程序、以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 图像编码装置、图像编码方法、图像编码程序、图像解码装置、图像解码方法及图像解码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