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4629.6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5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何至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庐江绿世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C05F17/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15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厨垃圾 回收处理工艺 餐厨垃圾处理 有机垃圾处理 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去除 处理工艺 固相物料 固液分离 好氧发酵 环境效益 环境资源 效果稳定 循环利用 液体垃圾 再生利用 资源回收 排放水 超滤 分选 纳滤 发酵 过滤 浓缩 占用 水质 污水 回收 污染 | ||
1.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固液分离:使用固液分离装置对餐厨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分别得到固相餐厨垃圾和液相餐厨垃圾;
步骤2、固废分选:通过餐厨垃圾预处理设备将固相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有效分离分选;
步骤3、固体有机垃圾处理:将经步骤2分选得到的有机物中的一部分依次进行蒸煮、挤压和粉碎得到有机养殖饲料,并将得到的有机养殖饲料用于黒水虻养殖;
步骤4、液体垃圾处理:将步骤1的到液相餐厨垃圾和步骤3挤压过程得到的液体合并得到液相物料,使用油水分离装置采用加热除油方法得到油相和水相;
将得到的水相放入厌氧发酵槽产生沼气和液体废弃物,将产生的沼气利用脱水脱硫程序生成可用沼气;将得到的可用沼气作为锅炉燃烧能源产生热能或进行发电供应设备用电;
将产生的液体废弃物通过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程序处理后通过过滤程序得到水体和污泥浆,将水体依次超滤和纳滤程序处理后得到合格排放水和腐质酸浓缩水;
将获得的污泥浆经过挤压得到污泥渣和污水,将得到的污水回流至A/O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程序中进行净化;
步骤5、好氧发酵:将有机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微生物菌剂、步骤2分选得到的有机物中的另一部分、步骤3黒水虻养殖过程产生的虫粪及残余物质、步骤4得到的污泥渣、步骤4得到的腐质酸浓缩水混合均匀后进行好氧发酵工艺处理并进行水份调整得到生物有机肥;
步骤6、浓缩发酵:将微生物菌剂、营养源和步骤4得到的腐质酸浓缩水混合均匀后进行浓缩及发酵处理得到水溶有机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步骤2分选得到的无机物进行资源回收或填埋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利用步骤4中得到的可用沼气作为锅炉燃烧能源产生热能并利用产生的热能产生蒸汽;
所述蒸汽用于进行步骤3中的蒸煮和步骤4中的加热除油;
所述蒸汽还用于将步骤3黒水虻养殖过程得到的黒水虻产品进行热风干燥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液体垃圾处理中得到的油相经除水程序得到废油脂进行二次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液体垃圾处理超滤和纳滤程序中;
其中,所述超滤程序使用的超滤膜的孔径为0.005~0.1μm;
其中,所述纳滤程序使用的孔径为0.001~0.0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好氧发酵工艺如下步骤:
a、将有机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分别进行粉碎;
b、将固相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虫粪及残余物质、微生物菌剂和污泥渣混合均匀堆放在底部,然后再在底部上堆放粉碎后有机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最后将再将腐质酸浓缩水通过喷淋方式从堆顶部加入;
c、自投入混合物起,72小时内,发酵温度达到55~60℃,持续3-5天,随后温度自然下降,当降到35~40℃时完成发酵。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发酵工艺中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为有机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固相餐厨垃圾中的有机物、虫粪及残余物质、腐质酸浓缩水和污泥渣总量的0.1-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废弃物包括秸秆、残株、杂草、落叶、果实外壳、藤蔓、树枝、粪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废弃物包括废纸、可降解塑料、动物尸体、动物皮毛、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庐江绿世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庐江绿世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462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