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4538.2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5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吴超;张利腾;孟炳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F13/00 | 分类号: | E04F13/00;B01D53/86;B01D53/60;B01D53/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二氧化钛 制作工艺 自清洁 表面涂层材料 传统建筑材料 空气净化功能 新型复合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 市政 道路交通 光照条件 交通道路 净化空气 绿色建筑 其他材料 市政工程 土木工程 复合材料 建筑材料 采光 掺加 房屋 制作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系列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新型自清洁建筑材料及其相关制作工艺。该发明属于土木工程绿色建筑领域。主要应用在房屋、道面、建筑、市政工程等领域中。纳米二氧化钛在光照条件下具有优良的自清洁作用和空气净化功能。而交通道路、市政建筑等表面积大,采光时间长。将纳米二氧化钛掺加在传统建筑材料中或者将纳米二氧化钛作为表面涂层材料包裹其他材料表面可以制作成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将这种复合材料使用在道路交通,市政建筑等领域中,可以充分发挥纳米二氧化钛的优点,净化空气,改善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自清洁空气净化环保建筑材料。它是一种清洁方便、对空气中多种污染物有催化清除作用的绿色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适用于房屋、路面、交通建筑等民用建筑,市政工程产品。
背景技术
纳米二氧化钛可以在此外线的照射下可以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具有较好的空气净化、抗菌、污水处理等作用。纳米二氧化碳耐洗涤,耐磨损,比表面积大,催化效果好,高温稳定性好,不挥发,不变质,无异味,对人体无害,可循环使用,价格便宜,来源丰富,广泛用于室内外装修、路面铺设工程中,是新一代环境净化涂层材料。
并且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纳米二氧化钛与水、油性液体如乙二醇、十六烷、三油酸甘油酯有很小的接触角,甚至完全浸润,是“超双亲性界面材料”。用纳米二氧化钛处理的玻璃、瓷砖、农用薄膜有着很强的自清洁、防雾的能力,可使建筑清洁、保洗费用大大降低。同时,利用纳米二氧化钛的超亲水性,可使屋顶积存的水渗流下来循环使用,降低建筑物的温度,减小建筑物降温所需的能耗,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二氧化钛掺合的有自清洁、空气净化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它是一种在传统建筑材料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掺合料的一种复合材料。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用的纳米二氧化钛应是具有超亲水性、光催化效应的纳米级二氧化钛微粒或薄膜。
本发明所用的传统建筑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涂料、玻璃、陶瓷、塑料、铝合金面板、墙纸、地砖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的选用及用量根据实际需要计算。
本发明中纳米二氧化钛的掺合方式可以采用内掺法、外部渗透法、薄膜包覆法。
本发明自清洁空气净化环保建筑材料包括路面材料、砌体材料、内外墙装饰材料、屋顶材料、交通建筑材料等多种建筑材料。
自清洁空气净化环保建筑材料的优点如下:
自清洁空气净化环保建筑材料在光照下,可以与水、油性液体有很小的接触角,甚至完全浸润。空气中的水蒸气即使凝结,也不会形成单个水滴,而是形成均匀的薄膜,不会影响建筑的外立面美观,大大减少建筑清洁、保洗的费用。
自清洁空气净化环保建筑材料用做外墙时,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氧化,其产物可在降雨中除去。降雨过程中空气中的粉尘可以中和雨水的酸性,使降雨对环境无危害,大大改善空气质量;自清洁空气净化环保建筑材料用作内墙装修材料时,可将装修造成的有机污染物除去,将装修危害降低;自清洁空气净化环保建筑材料用作路面材料时,可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直接除去,减小尾气对环境的危害。
自清洁空气净化环保建筑材料在净化过程中利用自然光源,无需外界输入能量,是一种无动力净化系统。并且该建筑材料与大气接触,大大提高了净化效率,符合绿色高效的理念。
自清洁空气净化环保建筑材料的种类丰富,包括路面材料、砌体材料、内外墙装饰材料、屋顶材料、交通建筑材料。多样的种类极大地丰富了建筑材料的选择,使建筑材料的外观和功能大大丰富。
图1为基于纳米二氧化钛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制作工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45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