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射频收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4499.6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7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军;白雪梅;郭滨;张晨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2 | 分类号: | H01Q1/52;H01Q3/02;H01Q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13003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射频 收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射频收发装置,包括一圆形基座,以及信号发射天线、信号接收天线、信号接收模块以及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发射天线和信号接收天线呈对状多组转动结构,该对状多组转动结构的数量为四组或四组以上的偶数数量,同时每个对状多组转动结构之间均设有一屏蔽端,同时,所述单一一个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对应单独一组对状多组转动结构;该智能射频收发装置可在不增大天线体积的基础上,很好地避免天线场型的互相遮蔽影响及信号不同步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收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避免天线场型遮蔽致使收发信号产生影响的射频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产品是通过天线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以传递或交换无线电信号,进而存取无线网络。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的不断演进,传输容量及无线网络性能需求也日益提升。其中,长期演进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局域网络标准IEEE 802.11n支持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可在不增加带宽或总发射功率耗损的情况下,大幅地增加系统的数据吞吐量及传送距离,进而有效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及传输速率而能改善通信质量,因此,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在无线通信技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须在空间中配置多重(或多组)天线,以藉由多重(或多组)天线间的信道来同步收发无线信号,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天线之间的距离势必较为受限,而使天线场型互相影响,或遮蔽传输的信号,如此一来,将减低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技术的效能,然而,若增加天线之间的距离,则须解决信号同步的问题,并且不符合减小尺寸的要求,而无法满足电子产品体积缩小的趋势。因此,如何在有限体积及成本下,避免天线场型的互相遮蔽影响及信号不同步的问题,也就成为业界所努力的目标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射频收发装置,该智能射频收发装置可在不增大天线体积的基础上,很好地避免天线场型的互相遮蔽影响及信号不同步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智能射频收发装置,包括一圆形基座,以及信号发射天线、信号接收天线、信号接收模块以及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发射天线和信号接收天线呈对状多组转动结构,该对状多组转动结构的数量为四组或四组以上的偶数数量,同时每个对状多组转动结构之间均设有一屏蔽端,同时,所述单一一个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对应单独一组对状多组转动结构。
作为本发明之优选,所述对状多组转动结构包括呈矩形框状的第一信号发射天线框、第二信号发射天线框;以及包括呈矩形框状的第一信号接收天线框、第二信号接收天线框;所述第一信号发射天线框和第二信号发射天线框呈十字交叉焊接;所述第一信号接收天线框、第二信号接收天线框呈十字交叉焊接;同时,第一信号发射天线框、第二信号发射天线框、第一信号接收天线框、第二信号接收天线框共同呈交叉焊接,从而形成四个天线框呈一转动式交叉连接结构;并使相邻的两个天线框之间的夹角为45°;
同时,上述四个天线框的交叉连接点纵向连接有转动轴,一基于伺服控制的伺服转动电机底部和圆形基座上端形成固接,上端和转动轴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四个天线框组合的结构一共为四个,在每个结构之间设有一信号屏蔽板,以此设置有四个信号屏蔽板,分别为第一信号屏蔽板、第二信号屏蔽板、第三信号屏蔽板以及第四信号屏蔽板,同时每相邻两块屏蔽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的数量为四对,分别对应单独的一组四个天线框组合结构,且在该单独的一组四个天线框组合结构中,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和第一信号接收天线框、第二信号接收天线框形成无线信号连接;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和第一信号发射天线框、第二信号发射天线框形成无线信号连接;
所述圆形基座中间设有电源端以及一远程PLC系统控制端,所述远程PLC系统控制端和所有伺服转动电机形成控制式电性连接;且所述电源端和每一个伺服转动电机以及远程PLC系统控制端形成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师范大学,未经长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44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