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3526.8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9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学;徐国梁;朱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2/58 | 分类号: | E04B2/58;E02D27/3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邦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2 | 代理人: | 吴江东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混凝土 剪力 连接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组成包括:混凝土基础,所述的混凝土基础预留一组圆插孔,所述的圆插孔内插入底圆管,所述的底圆管绕圆周连接一组横螺纹杆,所述的横螺纹杆绕圆周连接一组竖螺纹杆,所述的横螺纹杆与所述的竖螺纹杆均预埋在所述的混凝土基础内,所述的底圆管的外圆连接圆环板,所述的圆环板开有圆环槽,所述的圆环板的底部连接插接螺纹杆,所述的插接螺纹杆插入所述的混凝土基础内,所述的底圆管插入墙体圆管,所述的墙体圆管的底部插入所述的圆环槽,所述的底圆管内装有弹簧。本发明用于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剪力墙都没有隔震的部分,在外力也就是地震的作用下剪力墙受到的冲击力非常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无法做到100%的安全,使用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来自于地下的外力对剪力墙的影响降到最低,使用安全的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其组成包括: 混凝土基础,所述的混凝土基础预留一组圆插孔,所述的圆插孔内插入底圆管,所述的底圆管绕圆周连接一组横螺纹杆,所述的横螺纹杆绕圆周连接一组竖螺纹杆,所述的横螺纹杆与所述的竖螺纹杆均预埋在所述的混凝土基础内,所述的底圆管的外圆连接圆环板,所述的圆环板开有圆环槽,所述的圆环板的底部连接插接螺纹杆,所述的插接螺纹杆插入所述的混凝土基础内,所述的底圆管插入墙体圆管,所述的墙体圆管的底部插入所述的圆环槽,所述的底圆管内装有弹簧。
所述的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所述的墙体圆管连接顶盖,所述的弹簧顶部顶在所述的顶盖的底部,所述的顶盖之间通过工字钢连接,所述的工字钢包括平板钢,所述的平板钢放在所述的顶盖上面、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平板钢的前面连接前立面钢,所述的平板钢的后面连接后立面钢,所述的顶盖与所述的墙体圆管卡在所述的前立面钢与所述的后立面钢之间。
所述的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所述的平板钢开有一组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连接主螺纹杆,所述的主螺纹杆的底部穿过所述的螺纹孔,所述的主螺纹杆的底部连接螺母锁紧,所述的主螺纹杆连接底竖螺套,所述的底竖螺套连接空心球,所述的空心球同时连接顶竖螺套、左横螺套、右横螺套、前横螺套、后横螺套。
所述的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所述的顶竖螺套连接顶螺纹杆,所述的左横螺套连接左横螺纹杆,所述的右横螺套连接右横螺纹杆,所述的前横螺套连接前横螺纹杆,所述的后横螺套连接后横螺纹杆,所述的顶螺纹杆穿透所述的顶竖螺套进入所述的空心球内,所述的主螺纹杆穿透所述的底竖螺套进入所述的空心球内,所述的左横螺纹杆穿透所述的左横螺套进入所述的空心球内,所述的右横螺纹杆穿透所述的右横螺套进入所述的空心球内,所述的前横螺纹杆穿透所述的前横螺套进入所述的空心球内,所述的后横螺纹杆穿透所述的后横螺套进入所述的空心球内。
所述的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所述的空心球开有注入孔和排气孔,所述的注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的排气孔,沿着所述的注入孔注入水泥浆,所述的水泥浆粘结所述的主螺纹杆、所述的顶螺纹杆、所述的左横螺纹杆、所述的右横螺纹杆、所述的前横螺纹杆、所述的后横螺纹杆进入所述的空心球内的部分。
所述的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所述的前横螺纹杆的前端部连接前螺母,所述的前螺母绕圆周连接一组前横J形钩,所述的前横J形钩连接前钢丝网,所述的后横螺纹杆的后端部连接后螺母,所述的后螺母绕圆周连接一组后横J形钩,所述的后横J形钩连接后钢丝网。
所述的型钢混凝土隔震剪力墙的连接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主螺纹杆、所述的顶螺纹杆、所述的左横螺纹杆、所述的右横螺纹杆、所述的前横螺纹杆、所述的后横螺纹杆、所述的空心球组成钢筋骨架,所述的钢筋骨架连接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35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