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传输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请求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3025.X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4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陆昕;陈劲;惠毓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H04L12/7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9 | 代理人: | 陈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应用程序 编程 接口 api 请求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请求的方法及装置,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第一API网关接收第一API请求,所述第一API网关获取所述第一API请求对应的第一转发标签,所述第一转发标签包含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其中,所述第一API网关的安全域标识与所述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不同,所述第一API网关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和第二API网关的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API网关的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二API网关的地址,将所述第一API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API网关,其中,所述第二API网关为所述第一API网关向所述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对应的API网关发送所述第一API请求的下一跳API网关。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API请求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请求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软件技术的发展,微服务架构由于其易于维护、迭代速度快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的应用程序架构。在微服务架构中,开发人员可以将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独立运行的服务器,根据各服务器的安全等级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安全域。在每个安全域中设置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网关,接收客户端发送的API请求,将该API请求转发给对应的服务器。
在现有技术中,客户端发送的API请求中携带有请求地址。当API网关接收到该API请求时,对该API请求进行解析,得到该请求地址,然后根据该请求地址查询预先存储的请求地址与服务地址的对应关系表,得到目标服务地址,如果该目标服务地址为该API网关所属安全域的服务地址,则将该API请求转发给对应的服务器;如果该目标服务地址为其他安全域的API网关的地址(即API请求需要跨多个安全域),则将该API请求发送至下一跳API网关,下一跳API网关执行上述处理,直至转发给对应的服务器。
然而,基于现有技术,当API请求需要跨多个安全域时,每个安全域中的API网关均需要查找预先存储请求地址与服务地址的对应关系表,由于该对应关系表中表项较多,导致查询耗时较长,影响API请求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请求的方法,可以提高API请求效率。该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请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API网关接收第一API请求;所述第一API网关获取所述第一API请求对应的第一转发标签,所述第一转发标签包含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其中,所述第一API网关的安全域标识与所述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不同;所述第一API网关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和第二API网关的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API网关的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二API网关的地址,将所述第一API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二API网关;其中,所述第二API网关为所述第一API网关向所述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对应的API网关发送所述第一API请求的下一跳API网关。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API网关接收到第一API请求,可以根据第一转发标签的映射表,确定该第一API请求对应的第一转发标签,该第一转发标签包括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然后第一API网关根据第一目标安全域标识和第二API网关的地址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二 API网关的地址,并将第一API请求发送第二API网关,后续第二API网关可以直接根据第一转发标签进行处理,由于安全域标识的数量远少于请求地址的数量,减少了请求地址与服务地址的对应关系表的查询数量,从而提高API请求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API网关获取所述第一API请求对应的第一转发标签,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API请求携带的请求路径;根据所述请求路径和所述第一转发标签的映射表,确定所述第一转发标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API网关获取所述第一API请求对应的第一转发标签,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30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账户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网络报文快速加解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