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放电多通壳体主筒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2319.0 | 申请日: | 201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8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田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达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筒 翻边 筒体侧壁 最小距离 放电 多通 壳体 筒体 主筒 圆弧过渡连接 放电现象 母线间隔 筒体壁厚 交集 筒体端 外翻边 开孔 变形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放电多通壳体主筒,包括筒体、筒体侧壁上沿同一侧母线间隔布置的数个支筒;支筒是由筒体侧壁开孔向外翻边形成,筒体、支筒交集处圆弧过渡连接;相邻支筒翻边之间最小距离L1≥8t(t为筒体壁厚);进一步改进在于:支筒翻边与筒体端面的最小距离L2≥6t。本发明支筒翻边时不会使相邻支筒产生变形,使用时无放电现象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变电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通壳体主筒。
背景技术
多通壳体主筒上设有若干个支筒,有些支筒在筒体侧壁上沿同一侧母线间隔布置,这些支筒是由筒体侧壁开孔向外翻边形成。这种多通壳体主筒的主要缺陷在于:相邻支筒距离太近,在翻边时相互影响,可能造成支筒严重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避免支筒翻边拉伸时使相邻支筒产生变形的无放电多通壳体主筒 。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无放电多通壳体主筒, 包括筒体、筒体侧壁上沿同一侧母线间隔布置的数个支筒;所述支筒是由筒体侧壁开孔向外翻边形成,筒体、支筒交集处圆弧过渡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相邻支筒翻边之间最小距离L1≥8t(t为筒体壁厚)。
上述结构中,所述支筒翻边与筒体端面的最小距离L2≥6t。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 相邻支筒翻边之间最小距离L1≥8t(t为筒体壁厚),避免支筒翻边拉伸时使相邻支筒产生变形。
2. 支筒翻边与筒体端面的最小距离L2≥6t,避免因支筒翻边与筒体端面距离太近,无法完成翻边。
3. 筒体、支筒交集处圆弧过渡连接,使用时不会产生放电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无放电多通壳体主筒,包括筒体2、筒体2侧壁上沿同一侧母线间隔布置的2个支筒1(其他实施例中,筒体2侧壁上沿同一侧母线间隔布置多于2个支筒1);支筒1是由筒体2侧壁开孔向外翻边形成,筒体2、支筒1交集处圆弧过渡连接;相邻支筒1翻边之间最小距离L1≥8t(t为筒体2壁厚),支筒1翻边与筒体2端面的最小距离L2≥6t,本实施例中,筒体2壁厚t为8mm, 相邻支筒1翻边之间最小距离L1为64 mm,支筒1翻边与筒体2端面的最小距离L2为4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达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达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23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GIS壳体主筒法兰
- 下一篇:一种视觉创收型开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