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轨列车地面车站系统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01969.3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0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元;孙春光;杨晓宇;江智鹏;刘稳;洪翔;周迪;樊吉羚;黄敏鹏;庄伟成;邓文杰;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机 无障碍通道 地面车站 系统结构 设备间 站台 进站 占用 并排设置 垂直设置 工程造价 建设周期 使用功能 有效面积 列车 站台区 站通道 出站 检票 客服 站房 售票 视线 车站 乘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轨列车地面车站系统结构,设备间不设置站台,而集中于客服站房与售票亭并排设置,进站闸机与出站闸机之间垂直设置无障碍通道,进站闸机、无障碍通道和站闸机三者大致呈Z字形;无障碍通道不占用进出站通道面积,进出站闸机流量提高且均匀,设备间不占用站台有效面积,站台区视线良好,从而完善了车站使用功能、方便乘客进出站及售检票的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建设周期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新型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轨列车地面车站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智轨作为新兴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其中运量、较好的舒适性吸引着众多城市争相建设,但其车站设备用房及售检票区的设置,对站台有效区的占有率极高,影响车站的使用功能及乘客候车的舒适度。
目前国内智轨交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建设标准多参考现代有轨电车,而有轨电车建设相对来说则更偏向地铁标准,因此在车站设备布置方面要求较高,设备数量较多占地较大,售检票区规模较大,这与发展高效、节约型的智轨交通理念不符,一定程度阻碍其车站建设。
如图1所示,既有的轨道交通地面车站结构中存在如下不足:
1、客服站房的进出站闸机数量不平衡,为三进一出闸机,容易发生下车出站客流在站台上拥堵的情况;
2、进出站闸机与无障碍通道平行布置,虽然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但无障碍残障通道本身使用率较低,却占用了过多进出站通道面积,导致进出站闸机的流量和流速降低,容易造成迟滞和拥堵;
3、为满足设计要求的流量和流速缓解前述拥堵问题,通常需加大客服站房的宽度,但造成占地面积的增加、建造成本的上升;
4、由于站台布置有安全门,因此包括控制安全门机械运动的控制柜的设备间一般就近竖立于站台区的一端,占用了大量站台区有效面积,而且该设备间对站台上的乘客与待进站列车之间的视线、列车司机与站台之间的视线造成严重阻断,影响乘客对进站列车情况、司机对站台情况的直观感知和判断。
轨道交通地面车站还有一种既有结构,售票亭设置于客服站房中央,进站闸机和出站闸机位于两端,利用售票亭分隔进出站闸机,从而分离进出站乘客通道,但该结构的售票亭窗口距离进站闸机较远,无票乘客购票后需绕行进站,导致进站流线不够流畅,且客流量大时会导致购票乘客与出站乘客交叉拥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轨列车地面车站系统结构,无障碍通道不占用进出站通道面积,进出站闸机流量提高且均匀,设备间不占用站台有效面积,站台区视线良好,从而完善了车站使用功能、方便乘客进出站及售检票的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建设周期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轨列车地面车站系统结构,包括站台、客服站房、坡道、地面乘客通道,所述站台、客服站房、坡道和地面乘客通道依次纵向连接,智轨列车按线路中心线运行于两侧地面;
所述客服站房内包括售票亭、设备间、进站闸机、无障碍通道和出站闸机,所述站台不设置设备间;
所述售票亭位于所述客服站房与所述坡道连接的一端,并位于所述客服站房的进站方向右侧;
所述设备间与所述售票亭集中并排布置,并位于所述售票亭沿进站方向的里侧;
所述进站闸机与所述出站闸机沿所述客服站房的横向延伸设置,沿其纵向方向前后错位设置,所述进站闸机位于所述售票亭一侧,并与所述售票亭存在间距,所述出站闸机位于所述售票亭的对面侧,所述进站闸机和所述出站闸机的闸位数相同;
所述进站闸机与所述出站闸机之间垂直设置所述无障碍通道,所述进站闸机、所述无障碍通道和所述出站闸机三者大致呈Z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1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动力学致动器控制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悬挂交通行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