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梁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1624.8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2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梁庆庆;易斌;沈新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13/04 | 分类号: | E04G13/04;E04G11/4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旌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0 | 代理人: | 牛传凯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 ||
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包括立柱,立柱为空心柱体,立柱的外周顶部铰接连接数个支撑梁的一端,支撑梁均匀分布于立柱的外周,立柱上套装滑套,滑套能沿立柱上下滑动,滑套的外周铰接连接数个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与支撑梁一一对应,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对应的支撑梁的底面,立柱的外周下部设有外螺纹,立柱的外周螺纹安装第一螺套,第一螺套与立柱螺纹配合。本发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支撑梁是否完全展开,不完全展开的支撑梁和立柱相互配合,能够适用于弧面或倾斜面的梁板施工,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施工梁架。
背景技术
现在房屋结构的建造大多采用现场浇筑的施工方法,这样导致浇筑梁板时,在现场需要许多高度相同的垂直支撑杆件,杆件的上部铺设平模板,然后进行浇筑。大量的垂直支撑杆件需要有平整的地面,并且梁板养护时间较长,使得过多的支撑杆件使用时间较长,资源浪费。且现有的建筑施工梁架依靠大量的螺栓将各个工件连接为一体结构,需要在施工现场安装,安装效率低,耗费时间较长,且现有装置中高度调节装置设置不合理,实际操作中,这种高度调节装置不易使用,且容易影响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包括立柱,立柱为空心柱体,立柱的外周顶部铰接连接数个支撑梁的一端,支撑梁均匀分布于立柱的外周,立柱上套装滑套,滑套能沿立柱上下滑动,滑套的外周铰接连接数个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与支撑梁一一对应,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接对应的支撑梁的底面,立柱的外周下部设有外螺纹,立柱的外周螺纹安装第一螺套,第一螺套与立柱螺纹配合,第一螺套的顶面能够与滑套的底面接触配合,立柱的两侧下部分别开设竖向的条形透槽,立柱的内壁下部两侧分别通过轴承连接转轴的一端,转轴相互平行,每个转轴上固定安装齿轮和第一伞齿轮,齿轮均位于对应的第一伞齿轮的外侧,立柱内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L型齿条,齿轮均位于两个L型齿条之间,L型齿条的水平齿条分别同时从对应的条形透槽内穿过且能沿之滑动,L型齿条的竖直齿条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齿轮啮合,每个L型齿条的水平齿条的外端分别开设盲孔,盲孔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卡柱的一端,第一螺套的内壁开设一圈滑槽,卡柱的另一端均位于滑槽内,卡柱能够分别同时沿滑槽滑动,第一螺套的两侧分别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分别同时与滑槽内部相通,且第一通孔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盲孔的中心线共线,第一螺套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把杆的一端,把杆的另一端分别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分别同时与对应的第一通孔的中心线共线且内部相通,第二通孔内分别设有一根插杆,插杆分别同时从对应的第一通孔内穿过,插杆的内端能够分别同时与对应的卡柱的另一端接触配合,插杆能够分别沿对应的第二通孔滑动,立柱的内壁下部通过轴承和固定架安装第二螺套,第二螺套与立柱的中心线共线,第二螺套的顶面固定连接第二伞齿轮的底面,第二伞齿轮与第二螺套的中心线共线,第二伞齿轮分别同时与两个第一伞齿轮啮合,第二螺套内螺纹安装螺杆,螺杆与第二螺套螺纹配合,螺杆能够从第二伞齿轮内穿过,螺杆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限位杆的一端,立柱的内壁两侧分别开设竖向的限位槽,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同时位于对应的限位槽内,且限位杆能够分别同时沿对应的限位槽滑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梁架,所述的立柱的外周顶部铰接连接至少四个支撑梁的一端,支撑梁均匀分布于立柱的外周。
如上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梁架,所述的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的顶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梁架,所述的把杆的外周分别包裹一层防滑胶垫。
如上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梁架,所述的插杆的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挡板的内侧,挡板的内侧和对应的把杆外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插杆的内端和盲孔的外侧之间的距离,挡板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把杆的外端,插杆分别同时从对应的第二弹簧内穿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1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