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01555.0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2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梁强;李武涛;王飞龙;宋慧啟;吴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0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乘员 安全 保护装置 | ||
1.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化保险杠和车载电脑(1),所述智能化保险杠包括前保险杠(2)和后保险杠(3),所述车载电脑(1)固定在车体内部,前保险杠(2)包括第一外边框(4)、第一固定框(5)、第一测速仪(6)和缓冲杆(7),所述第一外边框(4)为环形方框结构,第一外边框(4)内侧左端、中部和右侧均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框(5),第一外边框(4)通过安装框(8)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框(5)前侧均匀设有第一测速仪(6),所述第一测速仪(6)与车载电脑(1)电性信号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固定框(5)之间横向均匀固定多个缓冲杆(7);
所述缓冲杆(7)为向前凸起的弧形管结构,包括第一外壳(9)、第二外壳(16)和第一连接块(10),所述第一外壳(9)和第二外壳(16)均为半环形结构,分别设在缓冲杆(7)前后两侧,第一外壳(9)通过密封胶层(15)与第二外壳(16)固定连接,在第一外壳(9)和第二外壳(16)内部设有第一气囊(17),第一气囊(17)由第一连接块(10)分隔成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一气体发生器(11)和第二气体发生器(12),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11)和第二气体发生器(12)内均填充有气体发生剂,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11)和第二气体发生器(12)由隔板隔开,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11)和第二气体发生器(12)内部分别设有第一点火装置(13)和第二点火装置(14),所述第一点火装置(13)和第二点火装置(14)均与车载电脑(1)电性信号连接;
所述后保险杠(3)包括第二固定框(18)、第二测速仪(19)、第二外边框(20)和缓冲垫(21),所述第二固定框(18)固定在车辆后玻璃两侧,第二固定框(18)上均匀固定连接第二测速仪(19),所述第二测速仪(19)与车载电脑(1)电性信号连接,第二固定框(18)下侧的缓冲垫(21)与车辆后门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垫(21)包括第三外壳(22)、第四外壳(23)和第二连接块(30),所述第三外壳(22)和第四外壳(23)均为半环形结构,第三外壳(22)通过密封胶层(15)与第四外壳(23)固定连接,在第三外壳(22)和第四外壳(23)内部设有第二气囊(24),第二气囊(24)由第二连接块(30)分隔成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三气体发生器(25)和第四气体发生器(26),所述第三气体发生器(25)和第四气体发生器(26)内均填充有气体发生剂,所述第三气体发生器(25)和第四气体发生器(26)由隔板隔开,所述第三气体发生器(25)和第四气体发生器(26)内部分别设有第三点火装置(27)和第四点火装置(28),所述第三点火装置(27)和第四点火装置(28)均与车载电脑(1)电性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边框(4)和第一固定框(5)选用防锈处理后的钢制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速仪(6)和第二测速仪(19)均单独与车载电脑(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8)根据不同车型安装部位,设置安装固定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壳(9)、第二外壳(16)、第三外壳(22)与第四外壳(23)选用高韧性复合纤维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17)和第二气囊(24)为尼龙材料,且设有可密闭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乘员安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层(15)选粘结性适中的粘胶,当第一气囊(17)或第二气囊(24)内气体膨胀时能够撑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15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