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精准计量自助就餐模式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200769.6 | 申请日: | 2018-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4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林旭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旭昌 |
| 主分类号: | G06Q50/12 | 分类号: | G06Q50/12;G06Q20/20;G06Q20/40;G16H20/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备餐 绑定机 人脸识别 注册机 摄像头 托盘 就餐 触摸屏 上端 下端 计量 健康状况 内部安装 膳食结构 识别装置 营养元素 有压力 传感器 菜品 食堂 排队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精准计量自助就餐模式,包括注册机、绑定机、备餐台,所述注册机的上端安装有触摸屏,所述注册机的外侧在触摸屏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摄像头,所述绑定机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摄像头,所述绑定机的下端内部放置有托盘,所述备餐台安装在绑定机的一侧,所述备餐台的一侧设置有备餐炉,所述备餐炉的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备餐炉的下端安装有托盘识别装置,本发明便于在就餐时可通过人脸识别,进行快速支付,有效的缩短了排队支付的时间,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食堂严重的浪费现象,满足消费者对菜品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的可对用户进行营养推荐,对消费者一周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出具一周膳食结构报告与营养元素报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厅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精准计量自助就餐模式。
背景技术
餐厅就是指在一定场所,公开地对一般大众提供食品、饮料等餐饮的设施或公共餐饮屋,餐厅可能意指下列事物:一种提供餐饮服务的店铺,指供吃饭用的大房间。一般指大旅馆、车站、机场等附设的营业性食堂,有时用做大饭馆的名称,现有的快捷餐厅都是在提前将食物准备完毕,在消费者到达后,自主选取,最后进行付款。
现有的就餐模式存在如下不足:
1、在进行付款过程中,均是使用一卡通或者手机进行移动支付,使用一卡通时,容易出现卡片丢失,造成卡内金额被使用的情况,而移动支付在支付过程中,相对的付款速度低,导致消费者排队等候,耗时长。
2、虽然是由消费者进行自主选取食物,但是不能给消费者进行饮食调整,并且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每次都能选到想吃的食物,导致用餐舒适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精准计量自助就餐模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精准计量自助就餐模式,包括注册机、绑定机、备餐台,所述注册机的上端安装有触摸屏,所述注册机的外侧在触摸屏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摄像头,所述绑定机的上端安装有第二摄像头,所述绑定机的下端内部放置有托盘,所述备餐台安装在绑定机的一侧,所述备餐台的一侧设置有备餐炉,所述备餐炉的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备餐炉的下端安装有托盘识别装置,所述备餐台的上表面安装有显示器,所述备餐台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结算装置,所述结算装置包括服务器、数据库以及支付系统,所述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服务器与触摸屏、数据库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备餐台的内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备餐台的内部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电阻丝,所述加热电阻丝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备餐台的外侧安装有扬声器,所述扬声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结算装置内部设置有支付系统,所述支付系统包括有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对比模块、数据处理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托盘识别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服务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对比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服务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注册机采用无卡手机注册和一卡通快速注册,所述注册机的内部安装有射频识别装置,所述射频识别装置的输出端与服务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盘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托盘的外侧表面贴附有标签纸。
进一步的,所述的结算装置还包括移动平台接口,所述的移动平台接口与用户的注册时使用的手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备餐台的外部表面一侧贴有收款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旭昌,未经林旭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00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