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022Cr19Ni10N钢的静压开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9192.1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2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仇云龙;陶杰;李海涛;朱卫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8/00 | 分类号: | C21D8/00;B21C2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姚姣阳;徐振兴 |
地址: | 2261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坯 铸锭 静压 固溶处理 推模 轧制 相向运动 铸锭截面 铸锭开坯 铸锭坯 快冷 切掉 加热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022Cr19Ni 10N钢的静压开坯方法,采取以下步骤实现:第一步,将铸锭进行加热,并切掉铸锭坯头尾部分;第二步,通过左推模和右推模的相向运动,在T形模具中对铸锭进行静压开坯,然后将铸锭推出模具;第三步,对铸锭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后进行快冷。该方法能够在不改变铸锭截面尺寸的情况下实现铸锭开坯,并获得与轧制开坯相同组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行业铸锭开坯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022Cr19Ni10N钢的静压开坯方法。
背景技术:
022Cr19Ni10N钢是一种奥氏体型不锈钢,022Cr19Ni10N钢的主要化学元素含量(重量百分比)为:C含量:≤0.030%;Si含量:≤1.00%;Mn含量:≤2.00%;S含量:≤0.030%;P含量:≤0.035%;Cr含量:17.00%~19.00%;Ni含量:8.50%~11.50%;N含量:0.12%~0.22%。这种材料具有极强的防锈、耐腐蚀性能,又有极佳的可塑性和韧性,方便冲压成型。它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在各行各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022Cr19Ni10N钢在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中,通常采用锻造、轧制和固溶处理的方法进行。现有的锻造方法是通过较大的改变铸绽截面尺寸而实现的;轧制方法要求被加工的金属棒要有一定的变形量,所以也会造成工件截面尺寸的变化。另外,现有的锻造、轧制工艺都会使被加工件表面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对工件的生产有得很大的影响。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成形方法的局限性与不足,提供了一种022Cr19Ni10N钢的静压开坯方法,降低了开坯难度,提高了成坯率,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022Cr19Ni10N钢的静压开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热处理,对铸锭坯进行预处理,去掉铸锭坯头尾部分,并将铸锭加热;
第二步,静压开胚,根据铸锭的大小,设定左模和右模的相对位置,通过左推模和右推模的相向运动,在T形模具中对铸锭进行静压开坯,然后将铸锭推出T形模具;
第三步,固溶处理,对铸锭进行固溶处理,固溶处理后进行快冷。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步中,铸锭加热温度范围为500~960℃,保温的时间为90~120min。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步中,铸锭通过T形模具挤压,铸锭内部晶粒破碎。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步中,进行静压开坯的温度范围为600~1100℃,开坯的时间为20~30min。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步中,固溶处理的温度为1010~1150℃,固溶处理的时间为230-250min。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步中,固溶处理后进行快冷,快冷的冷却速度为40~5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不改变铸锭截面尺寸的情况下即可实现铸锭开坯,并且可以获得与轧制开坯相同的组织效果,另外该方法可以减少和消除传统开坯方法出现的裂纹,提高产品成材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静压开坯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艺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1为左模,2为右模,3为右推模,4为基座,5为铸锭,6为左推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中兴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91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制风冷全索氏体型蠕墨铸铁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超薄精密硬态不锈钢带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