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及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7995.3 | 申请日: | 201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2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邹华杰;杨保华;张江华;史琼艳;王泽平;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形谐振腔 增强型 微孔 增流 环形喷气道 尖劈 激振装置 振动机构 换能 激振 壳体 压电 盖板内侧壁 堵塞 壳体内腔 壳体一端 气流通过 同轴设置 谐振状态 压电发电 一端开口 组件包括 冲压 扰动 开口部 配置的 中心柱 外周 收容 贯通 体内 | ||
1.一种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和设于所述壳体(100)内的环音振动机构和压电换能机构(300);其中
环音振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0)一端开口部的微孔增流组件、位于所述壳体(100)内腔中的环形谐振腔(102),以及位于所述微孔增流组件与环形谐振腔(102)之间的且与所述环形谐振腔(102)同轴设置的中心柱(103);所述微孔增流组件包括一环形堵塞(201)和位于该环形堵塞(201)外周的环形喷气道(202);所述环形喷气道(202)与所述环形谐振腔(102)贯通相连;所述环形谐振腔(102)与所述微孔增流组件相对的端部具有环形尖劈(203),当气流通过环形喷气道(202)后冲压环形尖劈(203)处,所述环形尖劈(203)产生音频扰动使环形谐振腔(102)内部的空气进入谐振状态;以及
压电换能机构(300),收容于所述壳体(100)的另一端开口部配置的盖板(109)内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换能机构(300)采用压电PZT陶瓷制成压电片,该压电片位于所述环形谐振腔(102)的底部以构成环形谐振腔(102)的刚性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片在最低振型下的固有频率等于环形谐振腔(102)内的空气谐振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喷气道(202)为一环形贯通的进气槽(2021),该进气槽(2021)的槽壁通过一组筋板(204)与所述环形堵塞(201)相连;以及
所述进气槽(2021)的进气端的内径大于该进气槽(2021)的出气端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喷气道(202)为一环形结构的间隔设置的若干进气孔(2022);
所述进气孔(2022)的进气端的内径大于该进气孔(2022)的出气端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增流组件与所述环形谐振腔(102)之间留有间隙(112);所述中心柱(103)位于该间隙(112)处;以及
所述中心柱(103)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堵塞(201)固定相接形成固定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03)的另一端的活动端部分地伸入所述环形谐振腔(102)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112)的周向开有数个垂直轴或倾斜的排气孔(1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尖劈(203)为外倒角结构;以及
所述环形尖劈(203)对准所述环形喷气道(202)的出气端。
10.一种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增强型气流致声激振装置;且包括:
步骤S1,在环形谐振腔(102)中形成驻波共振;
步骤S2,压电换能机构(300)振动形成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79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轴柔性自偏置介电弹性体发电机结构设计
- 下一篇:发电车轮和电能应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