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静弹性模量测试仪连接的新型链杆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97868.3 | 申请日: | 2018-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3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若尘;郭保林;罗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若尘 |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5800 山东省烟台市长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链杆 静弹性模量 触发装置 测试仪 杆槽 夹片 榫卯 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测量 机械传动系统 连接固定端 榫卯式连接 机械领域 机械误差 接口打开 接头方向 螺栓连接 试验装备 圆环装置 按动 取下 相离 测试 引入 灵活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静弹性模量测试仪连接的新型链杆。适用于工程和机械领域,以榫卯式连接代替螺栓连接,解决现有试验装备存在较大的人工和机械误差问题。该新型链杆包括杆槽,杆槽内部包裹着机械传动系统,榫卯式接头和夹片为链杆与弹性模量测量装置的连接固定端,三个链杆成120°夹角,固定上、下用于弹性模量测试的圆环装置的位置,触发装置位于链杆的背部与接头方向相离,按动触发装置,夹片与榫卯式接口打开,可灵活取下链杆,不引入额外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试验技术领域,为现有试验装备新型连接构件,适用于混凝土静弹性模量测试仪,涉及混凝土以及机械制造业。
背景技术
弹性模量是混凝土重要的力学性质能指标,通过弹性模量的测定所确定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现阶段规范采用的弹性模量测试方法,其试件大小为150mm*150mm*300mm,采用上、下两个圆环试验装置中间夹千分表的方式测得。现有的弹性模量测试仪(以下简称弹模仪),上、下圆环试验装置采用3个金属直杆,每个直杆通过2螺丝与弹模仪的圆环试验装置的侧壁连接。在安装弹模仪时,先要拆除三个金属直杆后,再将两个圆环试验装置依次安装到已划好线的混凝土试件上,使得上、下两圆环试验装置之间固定距离为150mm。这种方式造成的问题有2个:1、试验前拆除金属直杆、试验后安装直杆费时费力效率低;2、由于制作试件的试模的尺寸存在偏差导致的混凝土试块尺寸的偏差,而且上、下圆环试验装置采用分体安装,加上人工误差,很难保证安装上、下圆环试验装置保持平行。直接造成测量时千分表误差超限,导致试验失败的。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测试非常重要,测试工作中又存在多种可能导致试验不准确或者失败的因素,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高效、准确的试验辅助装备,以弥补现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机械传动功能的链杆,代替原有3个金属直杆,用于弥补金属直杆拆卸的不足;以榫卯连接代替螺栓连接,以及改变了试验安装、拆除的顺序和方式,从而提高试验效率和试验准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机械传动链杆的特征包括:杆槽,其内包裹着用于机械传动的链杆,用于连接上、下圆环试验装置的榫卯式接头,所述榫卯接头为直接固定上、下圆环试验装置位置的接头,其上下间距固定,位于圆环试验装置底部,与所述榫卯式结构相配合的压力夹片位于每个圆环试验装置顶部,其位置与接头位置上下对应,杆槽内部通过机械传动力与弹簧力实现夹片与榫卯接头的上下移动,与之相配合的触发装置位于杆槽外侧,所述触发装置为链杆的实际控制装置,通过触发装置来实现链杆的安装和拆卸。
本新型链杆结构中,杆槽具体为长方体平截面结构,在内、外侧分别开孔,其内孔位于结构上下两端,由其内孔中延伸出夹片与榫卯接口,与上、下圆环试验装置相连,外孔位于两内孔背面的中部,由外孔延伸出链杆触发装置。杆槽内部杆件系统主要由弹簧系统以及槽型杆件构成,在未触发状态,弹簧系统处于绷紧状态,从而使得夹片与接口上下加紧圆环试验装置。按动触发开关时,夹片与接口相向移动,在保证上、下圆环试验装置位置、角度不变的情况下,移除链杆。
新型链杆的弹模仪安装和拆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混凝土试件单侧划线;
步骤二:将带链杆的混凝土弹性模量仪整体安装到放置好的混凝土试件上,安装千分表;
步骤三:按动链杆触发装置,夹片和榫卯接口与圆环试验装置分裂,移走3个链杆;
步骤四:进行弹性模量试验;
步骤五:试验结束后,将榫卯接口对准圆环试验装置底部的凹槽,按动触发装置,安装链杆,拆除千分表,从混凝土试件上整体拿出弹模仪试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若尘,未经赵若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78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