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使用IPv4公有地址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96537.8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4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包丛笑;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使用 ipv4 公有 地址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使用高效IPv4公有地址的方法及装置,应用于部署在IPv4互联网和IPv6网络之间的核心翻译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供IPv6网络中的IPv6服务器使用的传输层协议端口范围,将IPv4公有地址映射成具有第一类前缀的第一类IPv6地址,以供IPv6服务器使用第一类IPv6地址实现与IPv4互联网中的客户机的通信;根据供IPv6网络中的客户机使用的传输层协议端口范围,将IPv4公有地址映射成具有第二类前缀的第二类IPv6地址,以供IPv6网络中的客户机使用第二类IPv6地址实现与IPv4互联网中的IPv4服务器的通信。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使IPv6网络中的IPv6服务器和客户机使用相同IPv4公有地址提供不同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使用稀缺的IPv4公有地址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使用IPv4公有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v4协议取得了巨大成功。当前全球IPv4用户已经超过30亿,占到人口总数的50%以上。然而,网络规模的急剧增长也突显出IPv4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包括地址空间不足、路由可扩展性问题等。IPv6协议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用来取代IPv4。IPv6具有巨大的地址空间(2^128),分层的编址和路由机制,更好的端到端特性,更好的安全性和移动性支持等特性。
但是IPv6与IPv4并不兼容,为了使新建的IPv6网络与IPv4互联网互联互通,IETF提出的标准包括无状态翻译方案IVI,有状态翻译方案NAT64,无状态双重翻译技术MAP-T,有状态双重翻译技术464xlat等。值得指出的是任何与IPv4互联网互通的技术均需要IPv4公有地址,因此在IPv4和IPv6的共存阶段,IPv4公有地址是极其稀缺的资源。对于客户机来说,分配IPv4私有地址并利用传输层端口复用IPv4公有地址是成熟技术,但对于服务器来说,该技术无法使用,因为服务器必须使用IPv4公有地址并规定特定的传输层端口,因此每一个IPv4公有地址只能有一个特定的传输层端口(服务端口),且无法复用。云计算的大量采用迫切地需要大量用户服务器的IPv4公有地址。
鉴于此,如何使IPv6网络中的服务器和客户机均能够使用IPv4公有地址,以最大限度地使用稀缺的IPv4公有地址资源成为目前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方法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高效使用IPv4公有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高效使用IPv4公有地址的方法,应用于部署在IPv4互联网和IPv6网络之间的核心翻译器,包括:
根据供IPv6网络中的IPv6服务器使用的传输层协议端口范围,将IPv4公有地址映射成具有第一类前缀的第一类IPv6地址,以供所述IPv6服务器使用所述第一类IPv6地址实现与IPv4互联网中的客户机的通信;
根据供IPv6网络中的客户机使用的传输层协议端口范围,将IPv4公有地址映射成具有第二类前缀的第二类IPv6地址,以供所述IPv6网络中的客户机使用所述第二类IPv6地址实现与IPv4互联网中的IPv4服务器的通信。
可选地,在根据供IPv6网络中的IPv6服务器使用的传输层协议端口范围,将IPv4公有地址映射成具有第一类前缀的第一类IPv6地址,以供所述IPv6服务器使用所述第一类IPv6地址实现与IPv4互联网中的客户机的通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配置翻译参数,所述翻译参数包括:用于IPv6网络中的IPv6服务器的第一类前缀、用于IPv6网络中的客户机的第二类前缀、所述IPv6服务器的传输层端口范围、IPv6网络中的客户机的传输层端口范围、以及IPv4公有地址池和与IPv4公有地址池相同大小的IPv4私有地址池,所述IPv4公有地址池和所述IPv4私有地址池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一类前缀和所述第二类前缀没有交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6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