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识别算法及人脸识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96324.5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1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安国利;张振东;廖飞;吴凤明;董席亮;张群;李维;祁日强;范景民;冯绍峰;邓力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G06K9/62;G06T7/11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莎 |
地址: | 30045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 人脸识别算法 感兴趣区域 检测 人脸识别装置 图像金字塔 人脸识别 人脸图片 输出结果 输出匹配 输入视频 提取特征 提取图像 图像输入 位置驱动 信息采集 颜色聚类 粗检测 特征点 校准 裁剪 聚类 金字塔 校正 匹配 网络 图像 分割 分类 保证 图片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算法,具体的步骤为:1)输入视频后,采用颜色聚类分割,初步提取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2)对经过感兴趣区域裁剪后的图像进行图像金字塔处理;3)将人脸的金字塔图像输入到人脸粗检测网络中,初步检测出人脸;4)对检测出的人脸框进行聚类,并计算交并比,取每类中交并比>0.5的前三个框作为本步骤的输出结果;5)人脸校正,将人脸上的特征点进行位置驱动的校准;6)将检测出的人脸图片与匹配的目标的图片组成一对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人脸识别网络,提取特征后通过svm分类器进行分类,输出匹配结果;本发明创造是的检测识别更加精准,保证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人脸识别检测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RGB摄像头的人脸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和图像获取技术是指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将其转化成数字代码,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人脸识别是现阶段更受瞩目的并迅速发展的一项研究领域,主要用于身份识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门禁考勤,在机场、体育场、超级市场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摄像监视,住宅安全和管理中的身份识别,人脸对比检索等,随着移动公安的发展,亟需在移动式的设备上安装人脸识别装置,而在这种移动式的设备上安装时就需要充分考虑识别装置的防震防抖动性能,避免移动设备对识别设备造成振动损坏,保证影响采集的准确性。
发明创造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人脸识别算法及人脸识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人脸识别算法,具体的步骤为:
1)输入视频后,采用颜色聚类分割,初步提取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主要去除一些块色度单一的大块区域,如天空、空地等,将其余部分提取为感兴趣区域;
2)对经过感兴趣区域裁剪后的图像进行图像金字塔处理;
图像金字塔是一种以多分辨率来解释图像的结构,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尺度像素采样的方式,生成N个不同分辨率的图像。把具有最高级别分辨率的图像放在底部,以金字塔形状排列,往上是一系列像素(尺寸)逐渐降低的图像,一直到金字塔的顶部只包含一个像素点的图像,这就构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图像金字塔;
3)将人脸的金字塔图像输入到人脸粗检测网络中,该网络构成包括输出人脸和检测框的粗定位框,初步检测出人脸,此时得到的人脸定位框相对较多,可能一个人脸上同时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定位框;
4)对检测出的人脸框进行聚类,并计算交并比,取每类中交并比>0.5 的前三个框作为本步骤的输出结果,传入下个网络,这样大大减少了网络的计算量,保证检测速度;将输出结果传入下个更深的网络进行人脸的精检测,输出人脸的检测结果;
5)人脸校正,将人脸上的特征点进行位置驱动的校准,将不同角度的人脸校正,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
6)将检测出的人脸图片与匹配的目标的图片组成一对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人脸识别网络,提取特征后通过svm分类器进行分类,输出匹配结果;
应用上述算法的人脸识别装置,包括RGB摄像头组件、摄像头支撑架体和架体连接件;RGB摄像头组件设置在摄像头支撑架体的中心处,在摄像头支撑架体上绕RGB摄像头组件外周设置若干红外补光灯,摄像头支撑架体侧部设有连接座,连接座通过连接杆及端板的组合设置在固定架上,在连接杆上设置两段弹簧,弹簧两段抵接在连接座与端板之间,弹簧的设置减少了移动设备的振动对摄像头造成的损坏;固定架固定在一硬管架的端部,硬管架的管内空间用于整个装置的线路容放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63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虹膜的身份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图像修正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