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液压减振器能量收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95635.X | 申请日: | 2018-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2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昆;郭中元;刘大功;王旭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六创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5/04 | 分类号: | H02K35/04;H02J7/32;F15B3/00;F15B15/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齿条 液压减振器 减振器 液压缸 能量收集装置 能量转换机构 液压驱动组件 活塞 汽车液压 软管 输出端 输入端 缓冲 转动 电机 驱动输出端 反作用力 节能减排 能量回收 能量转化 驱动齿轮 上下运动 液压传动 液压系统 连通 消耗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液压减振器能量收集装置,包括电机,电机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上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上连接齿条,齿条上连接有液压驱动组件,液压驱动组件包括液压减振器、液压缸和软管,输出端上连接有能量转换机构;本发明的优点:通过软管将液压减振器和液压缸连通,使液压减振器产生的压力通过液压传动至液压缸内,从而来驱动第二活塞的运动,并带动齿条的上下运动,由此来驱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的转动来驱动输出端产生电流,并通过能量转换机构进行收集,利用了齿轮对齿条的反作用力通过第二活塞与液压系统提供的阻尼,既能实现减振器缓冲的功能,又能将缓冲消耗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回收,实现了节能减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液压减振器能量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电动汽车能量回收装置主要依靠行车制动时电机的反转进行能量回收,而悬架系统作为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总成之一,悬架系统包括液压减振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汽车车架或车身与车轮发生相对运动时,液压减振器保持着往复直线运动,悬架系统减振器所消耗能量占发动机输出能量的很大比例,且路面越不平整,液压减振器消耗能量所占比例越大,而现有汽车没有安装回收液压减振器承载的能量,导致能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汽车液压减振器能量收集装置,解决现有汽车不能回收液压减振器的能量导致能量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液压减振器能量收集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上设有齿轮,通过齿轮的转动来驱动输出端产生电流,所述齿轮上连接有驱动齿轮转动的齿条,齿条上连接有驱动齿条上下运动的液压驱动组件,所述液压驱动组件包括液压减振器、液压缸和软管,所述液压减振器包括第一油腔和设置在第一油腔内的第一活塞,所述液压缸包括第二油腔和设置在第二油腔内的第二活塞,所述软管连通所述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齿条设置在第二活塞上,所述输出端上连接有能量转换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油腔的体积等于第二油腔的体积,且第一活塞的横截面大于第二活塞的横截面。
优选的,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在第二活塞上。
优选的,所述齿条包括与齿轮啮合传动的啮合段,以及用于减缓齿条对齿轮冲击力的直线段,所述啮合段与直线段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齿轮上设有使齿条压紧在齿轮上的压环。
优选的,所述齿轮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下端随齿轮安装在输入端上,所述轴承的上端与压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还包括支架,所述电机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电机随所述支架安装至汽车车身上。
优选的,所述能量转换机构包括转换器和动力电池,所述转换器的一端与输出端相连,所述转换器的另一端与动力电池相连。
优选的,所述输入端为设置在电机上的电机轴,所述输出端为设置在电机内的线圈,所述电机上设有磁铁,通过磁铁使电机产生磁感线,所述线圈通过切割磁感线来产生电流。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1.通过软管将液压减振器和液压缸连通,使液压减振器产生的压力通过液压传动至液压缸内,从而来驱动第二活塞的运动,并带动齿条的上下运动,由此来驱动齿轮转动,通过齿轮的转动来驱动输出端产生电流,并通过能量转换机构进行收集,本收集装置利用了齿轮对齿条的反作用力通过第二活塞与液压系统提供的阻尼,既能实现减振器缓冲的功能,又能将缓冲消耗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回收,实现了节能减排;
2.根据体积=高度×横截面,在第一油腔的体积和第二油腔的体积相等,以及第一活塞的横截面大于第二活塞的横截面的情况下,增大了齿条的行程,提高了电机的发电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六创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六创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56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