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的循环综合利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95051.2 | 申请日: | 2018-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6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 发明(设计)人: | 黑建忠;黑小龙;黑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黑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F23G5/0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 地址: | 751999 宁夏回***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微晶 垃圾 循环综合利用 建材 垃圾处理技术 无机保温材料 复合 综合利用率 保温材料 传统墙体 高温裂解 可燃气体 热能供给 无氧状态 工业用水 最大化 苯板 资源利用 烧制 填补 煤炭 生产 绿化 申请 环保 | ||
本申请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的循环综合利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方法通过将垃圾经过无氧状态下的高温裂解分离,可产生水、气、油及残渣,分离出来的水用于绿化和工业用水,分离出来的可燃气体作为微晶发泡建材系列产品的热能供给原料,分离出来的油用于微晶复合发泡建材系列产品的烧制或市场,分离后剩余的残渣作为生产新型微晶复合发泡建材系列产品的原料。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各种类型垃圾的综合利用率,而且生产的产品可以代替传统墙体保温材料苯板和煤炭,填补了建筑上无机保温材料的空白和减轻了环保的压力,实现了综合利用,资源利用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的循环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生活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也越加明显。城市生活垃圾的大量增加,使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要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产业化、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就必须面对混合收集、可回收物质的含量和热值低,垃圾含水率和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含量高的生活垃圾。针对这些问题,多种多样的技术也应用而生。
除了生活垃圾,生活中也充斥着其他类型的固废垃圾、粪便、植物秸秆、油污泥等其他类型的垃圾。常用的垃圾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这些垃圾处理方法多在于焚烧填埋,而其实很多垃圾仍然有很多利用价值,单一的损毁填埋是对资源的一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垃圾的循环综合利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垃圾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垃圾的循环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垃圾通过高温无氧裂解炉高温处理之后转化成水、油气和剩余废渣;
水经太阳能发电处理之后转化成电能和热水;
电能一部分用于给高温无氧裂解炉通电,剩余部分供于电网,用于居民用电;
热水通过管道用于居民供暖;
所述油气和剩余废渣用于压制制造微晶发泡系列产品;
所述高温无氧裂解炉高温处理垃圾的温度为1100-1200℃。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包括生活垃圾、油污泥、粪便和植物秸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油气和剩余废渣用于压制制造微晶发泡系列产品’之后还包括步骤:压制过程中的剩余热量重新进入高温无氧裂解炉进行回收再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剩余废渣为无机物。
进一步地,所述微晶发泡系列产品为建筑无机保温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水经太阳能发电处理之后转化成电能和热水’中,处理后的热水温度为30-5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油气和剩余废渣用于压制制造微晶发泡系列产品’包括步骤:油气作为能量将剩余废渣粹化至300-400℃之后压制、入模、成型。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这种方法通过将垃圾经过无氧状态下的高温裂解分离,可产生水、气、油及残渣,分离出来的水用于绿化和工业用水,分离出来的可燃气体作为微晶发泡建材系列产品的热能供给原料,分离出来的油用于微晶复合发泡建材系列产品的烧制或市场,分离后剩余的残渣作为生产新型微晶复合发泡建材系列产品的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黑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夏黑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50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