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u/GO/Ti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其在去除水中氨氮和硝酸盐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194908.9 | 申请日: | 2018-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1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宏;王思;童新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硝酸盐 去除 水中氨氮 电极 制备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电极使用寿命 氮气 蚀刻 电化学催化 氧化石墨烯 草酸溶液 催化作用 电极表面 电极材料 还原反应 煮沸 电沉积 对设备 溶出性 铜电镀 硝酸根 钛板 电解 还原 应用 能耗 金属 | ||
本发明公开一种Cu/GO/Ti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其在去除水中氨氮和硝酸盐中的应用,属于电化学水处理技术领域,通过草酸溶液中煮沸蚀刻钛板成凹凸均匀的表面,得到Ti基体,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分别将氧化石墨烯和铜电镀到Ti基体上,制备得到Cu/GO/Ti电极,并将其用于去除水中氨氮和硝酸盐,利用有催化作用的电极材料,发生电化学催化还原反应,使得硝酸根还原为氮气,以去除水中的硝酸盐,该方法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提高硝酸盐的去除效率,减少电极表面金属的溶出性延长电极使用寿命、降低电解所需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u/GO/Ti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其在去除水中氨氮和硝酸盐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化、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提高,导致水体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农业中化肥的过量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环境中,造成诸多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并且直接影响到居民的饮水以及给工业用水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同时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危害。水体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会和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酰胺、尿素等)相互作用,形成一些稳定性较好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N-亚硝基族化合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如人体会产生肠道、神经系统、甲状腺、皮肤等肿瘤疾病。因此,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和硝酸盐是关系到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课题,寻求成本较低、处理效果较好的硝酸盐去除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应用于水中同步去除氨氮和硝酸盐去除的技术主要有: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析、化学还原、生物反硝化和电化学法等。电化学法由于其无需添加其他氧化还原剂、容易控制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广泛用于含氮废水的处理。电化学法是一种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可控性强的水处理方法,利用阳极表面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强氧化性物质降解氨氮,阴极表面的金属对硝酸盐的催化作用,达到去除氨氮和硝酸盐的目的。国内常用金属修饰基体的电极作为阴极去除水中硝酸盐,其降解硝酸盐所需能耗较高,且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修饰电极的表面金属活性层在电解的过程中易脱落,导致它对硝酸盐的电催化性能下降。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稳定的高效的电极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Cu/GO/Ti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其在去除水中氨氮和硝酸盐中的应用,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材料来源广泛,制得的电极板性能好,能够使用Cu/GO/Ti电极同步去除水中氨氮和硝酸盐。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Cu/GO/Ti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基体处理,将钛板打磨光滑,依次用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和蒸馏水冲洗,然后在草酸溶液中煮沸1-3h,蚀刻成凹凸均匀的表面,得到Ti基体,放入草酸溶液中保存备用;
步骤S2,称取GO和Na2SO4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制得GO电解液,其中,GO与Na2SO4的质量比为(1:30)~(1:40),GO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1000)~(1:10000);
步骤S3,采用电沉积法将GO电解液中的GO电镀到Ti基体上,得到GO/Ti电极;
步骤S4,称取CuCl2溶于去离子水中,制得CuCl2电解液,其中,CuCl2和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00)~(1:800);
步骤S5,采用电沉积法将CuCl2电解液中的Cu电镀到GO/Ti电极上,得到Cu/GO/Ti电极。
可选的,步骤S1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1-1mol/L,盐酸的浓度为0.1-1mol/L。
可选的,步骤S1中,草酸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94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